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生物学特性和交配行为的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4页
 1 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第20-24页
   ·分布和寄主第20-21页
   ·生物学特性第21-22页
   ·预测预报第22-23页
   ·松褐天牛的治理研究第23-24页
 2 松褐天牛与松材线虫的相互适应性第24-29页
   ·生活史第25-26页
   ·寄主与食性第26-27页
   ·松褐天牛成虫与松材线虫的传播第27页
   ·遗传基础第27-28页
   ·种间关系第28-29页
 3 天牛的交配行为及策略第29-34页
   ·天牛的交配行为第29-30页
   ·精子竞争第30-34页
引言第34-36页
第二章 松材线虫病在重庆地区的分布与危害第36-44页
 第一节 松材线虫病在重庆地区的分布与发生第36-41页
  1 调查方法第36-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松材线虫在重庆的分布第37-38页
   ·发生危害特点第38-39页
   ·松材线虫病造成的损失第39-40页
   ·松材线虫病发生与环境关系的调查第40页
  3 讨论第40-41页
 第二节 松材线虫传播媒介的调查第41-44页
  1.材料与方法第41-42页
   ·室内饲养第41-42页
   ·林间诱集第42页
   ·分离线虫第42页
  2.结果与分析第42-43页
  3 讨论第43-44页
第三章 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第44-56页
 第一节 松褐天牛在重庆的发生规律第44-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5页
   ·松褐天牛成虫诱集观察第44-45页
   ·松褐天牛室内羽化观察第45页
   ·松褐天牛在重庆地区的生活史第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5-48页
   ·林间松褐天牛成虫发生动态第45-46页
   ·松褐天牛室内羽化观察第46-47页
   ·松褐天牛的年生活史第47-48页
 第二节 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第48-5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供试虫源第48-49页
   ·松褐天牛对寄主树干大小的选择第49页
   ·松褐天牛成虫食性观察第49页
   ·松褐天牛成虫对产卵诱木的选择第49页
   ·松褐天牛成虫产卵和寿命观察第49页
   ·松褐天牛产卵孔和卵粒数观察第49-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松褐天牛对寄主树干大小的选择第50-51页
   ·食性第51-52页
   ·产卵选择第52页
   ·松褐天牛室内产卵观察第52-53页
   ·室内松褐天牛产卵孔数和卵粒数的关系第53-54页
   ·林间松褐天牛产卵孔和卵粒数关系及卵孵化率观察第54页
  3 讨论第54-56页
第四章 松褐天牛种群生态学特性的研究第56-6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6-59页
   ·松褐天牛成虫野外分布型第56-58页
   ·松褐天牛自然种群生命表第58-5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9-63页
   ·聚集度指标测定第60页
   ·回归分析第60-61页
   ·零频率方法第61页
   ·松褐天牛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第61-63页
 3 讨论第63-65页
第五章 松褐天牛的交配行为第65-7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5-66页
   ·松褐天牛室内交配试验第65页
   ·松褐天牛野外交配观察第65-6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6-69页
   ·松褐天牛的相遇行为第66页
   ·松褐天牛成虫的交配行为第66-67页
   ·松褐天牛成虫的交配策略第67-68页
   ·不同交配经历对松褐天牛输精时间和配后保护时间的影响第68-69页
   ·松褐天牛的野外交配观察第69页
 3 讨论第69-71页
第六章 多次交配对松褐天牛雌虫精子数量消耗、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第71-7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1-72页
   ·雌性生殖系统及精子形态观察第71页
   ·单次交配后精子在雌性生殖系统内的分布动态第71-72页
   ·不同交配处理精子在雌性生殖系统内的数量消耗第72页
   ·不同交配处理后雌虫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变化第72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7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2-76页
   ·雌性生殖系统及精子形态第72-74页
   ·精子在雌性生殖系统内的分布动态和数量消耗第74-75页
   ·雌虫不同交配经历的产卵量和孵化率第75-76页
 3 讨论第76-78页
第七章 利用AFLP技术研究松褐天牛精子竞争—P_2值的变化第78-9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9-86页
   ·取羽化后单头饲养第79页
   ·松褐天牛成虫和幼虫DNA的提取第79-80页
   ·AFLP的步骤(参见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第80-8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6-89页
   ·基因组DNA的抽提第86-87页
   ·AFLP扩增松褐天牛初孵幼虫基因组DNA的初步结果第87-89页
 3 讨论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2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附录第105-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维菌素残留的SPE-HPLC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董事民事责任免除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