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 1 椰心叶甲的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 ·危害的严重性 | 第12-13页 |
| ·椰心叶甲入侵成因 | 第13-14页 |
| ·椰心叶甲生物学特性 | 第14-17页 |
| ·椰心叶甲的防治 | 第17-20页 |
| 2 绿僵菌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3 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 | 第21页 |
| 4 研究的意义 | 第21-23页 |
| ·有利于保障椰子及槟榔等棕榈产业正常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 第21-22页 |
| ·该项研究可促进海南的生态省建设,保护海南良好的生态环境 | 第22-23页 |
| 前言 | 第23-24页 |
| 第一章 椰心叶甲在椰心中的分布规律 | 第24-2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页 |
| ·供试材料 | 第24页 |
| ·处理方法 | 第2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5页 |
| 3 本章讨论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毒力测定及病害的林间流行 | 第26-3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 ·供试材料 | 第26页 |
| ·处理方法 | 第26-2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 ·绿僵菌的毒力测定 | 第27-28页 |
| ·绿僵菌的林间流行 | 第28-30页 |
| 3 本章讨论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绿僵菌制剂防治效果及与化学防治的比较 | 第32-3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 ·供试药剂 | 第32页 |
| ·处理方法 | 第32页 |
| ·调查方法 | 第32页 |
| ·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 ·虫口密度 | 第33页 |
| ·防治效果 | 第33-34页 |
| ·僵虫量 | 第34-35页 |
| 3 本章讨论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绿僵菌制剂对椰心叶甲天敌的安全性评价 | 第37-4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 ·试验昆虫 | 第37页 |
|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 ·桑钳垫跗螋对不同生理状态的椰心叶甲取食偏好性 | 第38-39页 |
| ·桑钳垫跗螋对椰心叶甲的取食量测定 | 第39-40页 |
| ·试验室内绿僵菌对桑钳垫跗螋的影响 | 第40页 |
| ·绿僵菌对寄生性天敌—小蜂的影响 | 第40-42页 |
| 3 本章讨论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绿僵菌与椰甲清对椰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44-4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44页 |
| ·方法 | 第4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 3 本章讨论 | 第47-48页 |
| 第六章 绿僵菌与寄生蜂对椰心叶甲的协同控制 | 第48-5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 ·供试昆虫 | 第48页 |
| ·供试药剂 | 第48页 |
| ·供试蜂卵 | 第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 ·数据分析 | 第48-49页 |
| 2 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 ·绿僵菌与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协同作用 | 第49页 |
| ·绿僵菌与椰扁甲啮小蜂的协同作用 | 第49-50页 |
| 3 本章讨论 | 第50-51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1-53页 |
| 1 主要结论 | 第51页 |
| ·椰心叶甲空间分布 | 第51页 |
| ·绿僵菌毒力测定及绿僵菌的林间流行 | 第51页 |
| ·绿僵菌与化学防治效果比较 | 第51页 |
| ·绿僵菌对天敌的安全性 | 第51页 |
| ·绿僵菌与寄生蜂的协同作用 | 第51页 |
| 2 讨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附录 就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