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人体病毒学(致病病毒)论文

利用优化后的杆状病毒转导方法构建人乳头瘤病毒假病毒体外感染模型

中文摘要第1-12页
英文摘要第12-16页
缩略词第16-18页
前言第18-72页
 1. 人乳头瘤病毒及其体外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第18-32页
   ·人乳头瘤病毒的概况第18-19页
   ·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点第19-24页
   ·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的研究进展第24-25页
   ·人乳头瘤病毒体外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第25-32页
 2. 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第32-54页
   ·杆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第32-41页
   ·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第41-54页
 3. 杆状病毒作为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转移载体的研究进展第54-70页
   ·对杆状病毒与非宿主细胞关系的认识第54-57页
   ·杆状病毒作为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转移载体的发展及初步应用第57-68页
   ·杆状病毒载体与其它哺乳动物细胞病毒载体系统的比较第68-70页
 4. 本论文研究的思路、目的和意义第70-72页
材料与方法第72-91页
 1. 材料第72-78页
   ·主要仪器第72-73页
   ·菌株、质粒、细胞株、病毒株第73-75页
   ·试剂第75页
   ·常用溶液与培养基配制第75-78页
 2. 方法第78-91页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第78-81页
   ·常规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第81-84页
   ·重组杆状病毒相关实验方法第84-87页
   ·哺乳动物重组病毒实验方法第87-88页
   ·免疫检测实验方法第88-90页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第90-91页
结果与分析第91-143页
 第一部分 杆状病毒对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转移的研究第91-120页
  1. 重组杆状病毒上清转导法的建立第91-105页
   ·转移载体与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第91-94页
   ·不同启动子引导的EGFP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第94-96页
   ·杆状病毒对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转移第96-100页
   ·应用病毒上清转导法对不同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基因转移第100-104页
   ·杆状病毒上清转导法的初步应用第104-105页
  2. 重组杆状病毒上清转导法的进一步优化第105-120页
   ·不同的稀释缓冲液和转导温度对基因转移和表达效率的影响第106-110页
   ·丁酸钠对杆状病毒转导哺乳动物细胞的影响第110-111页
   ·在杆状病毒对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转移中引入离心方法第111-116页
   ·辅助感染VV-T7RP对报告基因表达的增强第116-120页
 第二部分 应用重组杆状病毒建立HPV16假病毒体外感染模型第120-130页
  1. 转移载体和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第120-122页
  2. HPV16假病毒的获得与鉴定第122-125页
  3. HPV16假病毒中和实验的建立第125-127页
  4. 应用HPV16假病毒筛选中和单抗第127-128页
  5. HPV16 VLP免疫小鼠多抗血清中和能力的检验第128-130页
 第三部分 快速高灵敏度测定重组杆状病毒滴度的方法第130-143页
  1. 设计思路第130页
  2. 转移载体和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第130-132页
  3. 不同类型表达元件表达活性的鉴定第132-134页
  4.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快速测定重组杆状病毒滴度方法的建立和评估第134-143页
讨论第143-153页
 1. 应用重组杆状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构建HPV16假病毒第143-144页
 2. 重组杆状病毒对哺乳动物细胞快速、高效基因转移方法的建立第144-146页
 3. 对影响重组杆状病毒转导效率的一些环境因素的探讨第146-148页
 4. 重组杆状病毒对不同哺乳动物细胞的进入能力第148-149页
 5. 杆状病毒转导哺乳动物细胞的应用策略第149-151页
 6. 快速高灵敏度测定重组杆状病毒滴度方法的建立第151-153页
小结与展望第153-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74页
致谢第174-175页
附录第175-176页
 一、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175-176页
 二、在校期间获得奖励第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下一篇:新时期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