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论 | 第8-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2页 |
二、基本概念 | 第12-14页 |
三、基本目的、理论前提与基本方法 | 第14-15页 |
四、本文的局限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经济生活的变迁:财产及财产权的演进 | 第16-32页 |
一、财产及财产权利的早期史 | 第16-22页 |
二、私有权的真正确立:独立财产权的形成 | 第22-29页 |
三、所有权及其特征 | 第29-30页 |
四、总结与讨论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经济生活的社会化发展:财产权利的社会化 | 第32-49页 |
一、经济生活的社会化发展 | 第32-42页 |
(一) 商品经济阶段——产品社会化 | 第32-38页 |
(二) 市场化、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化——生产力的社会化和劳动力的社会化 | 第38-40页 |
(三) 经济生活的全面社会化 | 第40-42页 |
二、财产权利的社会化:以股份制为例 | 第42-49页 |
(一) 股份公司的形成——资本的商品化、人力资本的凸显和产权的出现 | 第42-46页 |
(二) 十九世纪的新财产——现代财产观念的发展 | 第46-48页 |
(三) 传统财产权的解体——所有权体系的衰落 | 第48-49页 |
第三章 人类生活方式在现代的社会化发展:产权理论的形成 | 第49-59页 |
一、西方产权理论兴起的社会历史环境——人类生活方式在现代的社会化发展 | 第50-53页 |
二、西方产权理论的历史变迁和基本内容 | 第53-59页 |
(一) 历史变迁 | 第53-54页 |
(二) 基本内容 | 第54-59页 |
第四章 产权是什么:本质分析 | 第59-76页 |
一、现代产权的本质属性——两个历史的总结 | 第59-66页 |
(一) 对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史和产权理论发展史的比照和总结 | 第59-61页 |
(二) 现代产权及其本质属性 | 第61-62页 |
(三) 现代产权的根本特征:与所有权的比较 | 第62-66页 |
二、西方产权理论的批判性解读 | 第66-76页 |
(一) 西方产权理论的转向: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修正与批判来看 | 第67-69页 |
(二) 西方产权理论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 | 第69-75页 |
(三) 西方产权理论的方法论局限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现代产权的内在价值 | 第76-84页 |
一、现代产权的经济价值——社会化的产权时代 | 第76-78页 |
二、现代产权的政治价值——现代产权的民主内涵 | 第78-80页 |
三、现代产权的文化价值——现代人格与无形制度 | 第80-83页 |
四、现代产权的进一步演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后记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