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6-19页 |
|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cc)概况 | 第6页 |
| ·植物病原细菌与寄主相互作用 | 第6-8页 |
| ·hrp基因簇与Hrp三型分泌系统(TTSS) | 第8-14页 |
| ·植物病原菌中两种不同的hrp基因簇及其调控方式 | 第8-10页 |
| ·Hrp三型分泌系统的分泌装置 | 第10-13页 |
| ·Hrp pilus的组装以及与三型分泌系统的关系 | 第13-14页 |
| ·依赖于Hrp TTSS系统的效应物 | 第14-18页 |
| ·三型效应物的功能 | 第14-16页 |
| ·三型效应物的功能比较基因组学 | 第16-17页 |
| ·目前三型效应物分泌研究中的空白 | 第17-18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37页 |
| ·材料 | 第19-23页 |
| ·本研究所用菌株和质粒 | 第19-20页 |
| ·抗生素和其它试剂 | 第20-21页 |
|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 ·培养基 | 第21页 |
| ·溶液与缓冲液 | 第21-22页 |
| ·实验耗材 | 第22-23页 |
| ·方法 | 第23-37页 |
| ·菌株培养条件及保存 | 第23页 |
| ·总DNA的提取 | 第23页 |
| ·质粒的提取 | 第23-24页 |
| ·PCR反应 | 第24-26页 |
| ·凝胶电泳 | 第26-27页 |
| ·DNA片段的回收 | 第27-28页 |
| ·DNA酶切 | 第28页 |
| ·DNA连接 | 第28页 |
| ·电脉冲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8-29页 |
| ·电脉冲转化 | 第29页 |
| ·三亲本接合 | 第29-30页 |
| ·表型检测 | 第30-31页 |
| ·β-葡糖醛酸酶(GUS)活性测定 | 第31-32页 |
| ·Western杂交 | 第32-33页 |
| ·致病性试验 | 第33-34页 |
| ·过敏反应(HR) | 第34-35页 |
| ·培养基中Xcc生长情况测定 | 第35页 |
| ·植物中Xcc生长情况测定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7-58页 |
| ·GUS报告系统的构建 | 第37-39页 |
| ·8004~*的构建 | 第39-43页 |
| ·Xcc hrpG基因与其它黄单胞菌同源比对结果 | 第39页 |
| ·点突变策略 | 第39-43页 |
| ·构建8004~*△hrpX和8004~*(hrc∷Tn5gusA5) | 第43-46页 |
| ·同源标记置换法构建8004~*△hrpX | 第43-44页 |
| ·同源双交换置换法构建8004~*(hrcV∷Tn5gusA5) | 第44-46页 |
| ·hrpG~*点突变能导致hrp基因簇组成型表达 | 第46页 |
| ·8004~*的表型检测 | 第46-53页 |
| ·染色体上hrpG~*点突变诱导hrp基因簇表达的能力强于质粒上 | 第46-48页 |
| ·8004~*在辣椒ECW-10R上激发过敏反应能力增强 | 第48-49页 |
| ·8004~*的生长状况与野生型8004无明显差异 | 第49-51页 |
| ·8004~*的胞外酶和胞外多糖检测 | 第51-53页 |
| ·Western杂交系统的构建 | 第53-56页 |
| ·侯选基因的两步构建 | 第53-55页 |
| ·pLX651和pLX652分别三亲导入8004~*和8004~*(hrcV∷Tn5gusA5) | 第55-56页 |
| ·Western杂交检测avrBs1和avrBs2的分泌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58-61页 |
| ·8004~*点突变的策略 | 第58页 |
| ·hrpG~*组成型表达机理 | 第58-59页 |
| ·8004~*胞外蛋白酶活性受抑制 | 第59页 |
| ·无法在胞外检测到Xcc效应物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