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3-15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 第2章 摩托车舒适性能评价标准的研究 | 第17-24页 |
| ·摩托车舒适性客观评价方法 | 第18-21页 |
| ·手把部位评价 | 第18-20页 |
| ·座垫部位评价 | 第20-21页 |
| ·脚踏部位评价 | 第21页 |
| ·摩托车乘骑舒适性主观评价方法 | 第21-23页 |
| ·本文采用的评价目标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摩托车车架有限元模型及模态分析 | 第24-38页 |
| ·有限元法与PATRAN/NASTRAN | 第24-26页 |
| ·车架结构及特点 | 第26-27页 |
| ·车架有限元模型 | 第27-30页 |
| ·车架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7-29页 |
|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 ·车架的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30-37页 |
| ·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1-33页 |
| ·车架的有限元模态计算 | 第33-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摩托车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优化分析 | 第38-63页 |
| ·虚拟样机与ADAMS | 第38-41页 |
| ·摩托车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1-48页 |
| ·悬置系统简介 | 第41-42页 |
| ·摩托车发动机振源分析 | 第42-43页 |
| ·零部件模型及相关参数的获取 | 第43-46页 |
|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6-48页 |
| ·悬置系统模型隔振性能的仿真优化分析 | 第48-60页 |
| ·设计变量的参数化 | 第49-50页 |
| ·设计研究 | 第50-56页 |
| ·试验设计 | 第56-58页 |
| ·优化分析 | 第58-60页 |
| ·原始样车的动力学模型 | 第60-61页 |
| ·悬置系统仿真优化与原始样车仿真结果比较分析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5章 摩托车发动机悬置系统减振测试分析 | 第63-70页 |
| ·T200发动机振动测试概述 | 第63页 |
| ·原始样车的测试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3-65页 |
| ·摩托车在弹性悬挂下的样车测试分析 | 第65-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