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縮略词表 | 第11-13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3-45页 |
| ·农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4-20页 |
| ·概述 | 第14-15页 |
| ·农杆菌的分类 | 第15-16页 |
| ·根癌农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6-17页 |
| ·根癌农杆菌基因组 | 第17-20页 |
| ·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的化学及分子机理 | 第20-33页 |
| ·农杆菌识别受体细胞并激活毒性区基因的表达 | 第20-21页 |
| ·农杆菌附着到受体细胞 | 第21-23页 |
| ·T-DNA的加工及跨膜转运 | 第23-25页 |
| ·T-DNA复合体从植物细胞质进入细胞核内 | 第25-28页 |
| ·T-DNA复合体穿越植物细胞质到达核孔 | 第26-27页 |
| ·T-DNA复合体跨越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核 | 第27-28页 |
| ·T-DNA复合体的核内转运 | 第28页 |
| ·T-DNA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上 | 第28-32页 |
| ·T-复合物的相关保护蛋白从单链T-DNA上剥离 | 第29-30页 |
| ·T-DNA互补链的合成 | 第30页 |
| ·双链T-DNA整合进植物基因组 | 第30-32页 |
| ·T-DNA的表达 | 第32-33页 |
| ·根癌农杆菌与植物生物技术 | 第33-37页 |
|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 第33-35页 |
| ·农杆菌介导的禾本科作物的遗传转化 | 第35-37页 |
| ·影响农杆菌侵染效率的因素 | 第37-44页 |
| ·农杆菌菌株及载体 | 第37-38页 |
| ·外植体的类型和生理状态 | 第38页 |
| ·组织培养条件 | 第38-40页 |
| ·Vir基因活化的诱导物 | 第39页 |
| ·外植体的接种 | 第39页 |
| ·共培养 | 第39-40页 |
| ·转化细胞的筛选 | 第40页 |
| ·转化受体植物的基因型 | 第40-44页 |
| ·不同基因型侵染敏感性差异的遗传学基础 | 第40-41页 |
| ·不同基因型侵染敏感性差异的生物化学基础 | 第41-44页 |
| ·不同基因型侵染敏感性差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 第4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4-4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5-53页 |
| ·水稻材料及其转化 | 第45页 |
| ·GUS活性检测 | 第45-46页 |
| ·基因芯片实验 | 第46-47页 |
| ·基因组DNA杂交及探针筛选 | 第47-48页 |
| ·芯片数据分析 | 第48-51页 |
| ·芯片数据处理 | 第48页 |
|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 第48-49页 |
| ·聚类分析 | 第49-50页 |
| ·探针注释 | 第50页 |
| ·顺式调控元件分析 | 第50-51页 |
| ·REAL-TIME PCR的检测 | 第51-5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3-81页 |
| ·不同水稻品种对根癌农杆菌侵染的敏感性差异 | 第53-55页 |
| ·根癌农杆菌侵染愈伤后水稻基因差异表达的总体概览 | 第55-58页 |
| ·根癌农杆菌侵染后各个时间点的静态数据分析 | 第58-61页 |
| ·组内比较 | 第58-61页 |
| ·组间比较 | 第61页 |
| ·根癌农杆菌侵染后每个时间点的GO数据分析 | 第61-73页 |
| ·早期和晚期反应 | 第61-63页 |
| ·在Nip和ZS中具有相同表达模式的GO类别 | 第63-69页 |
| ·在Nip和ZS中具有不同表达模式的GO类别 | 第69-73页 |
| ·根癌农杆菌侵染后愈伤中的基因表达模式 | 第73-76页 |
| ·侵染前期上升表达的基因表达模式 | 第73页 |
| ·基本上下降表达的基因表达模式 | 第73-75页 |
| ·基本上上升表达的基因表达模式 | 第75-76页 |
| ·侵染前期和后期表达相反的基因表达模式 | 第76页 |
| ·通过QRT-PCR验证芯片数据 | 第76-77页 |
| ·响应根癌农杆菌侵染的转录调控因子 | 第77-79页 |
| ·NIP中响应根癌农杆菌侵染的启动子区顺式调控元件分析 | 第79-81页 |
| 4 讨论 | 第81-90页 |
| ·低稳定转化效率主要由T-DNA整合效率较低所致 | 第81-82页 |
| ·大多数基因表达上的变化发生在侵染早期 | 第82页 |
| ·抗病相关基因在农杆菌与植物细胞互作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82-85页 |
| ·与农杆菌侵染过程紧密相关的植物因子 | 第85-87页 |
| ·农杆菌侵染过程中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 | 第87-89页 |
| ·通过利用相关植物因子提高农杆菌侵染效率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109页 |
| 附录1 | 第109-126页 |
| 附录2 | 第126-128页 |
| 附录3 | 第128-131页 |
| 附录4 | 第131-132页 |
| 致谢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