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植物基因组研究 | 第9-16页 |
·作图群体与遗传图谱 | 第10-12页 |
·大片段基因组文库与物理图谱 | 第12-14页 |
·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概况 | 第14-15页 |
·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 | 第15-16页 |
·植物雄性不育研究 | 第16-18页 |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代表性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材料的发现及光、温作用模式研究 | 第18-19页 |
·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与生理生化特性 | 第19-20页 |
·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与定位 | 第20-21页 |
·未知产物的植物基因克隆方法 | 第21-23页 |
·转座子与T-DNA标签法 | 第21-22页 |
·图位克隆法 | 第22-23页 |
2 本研究的意义与目标 | 第23-25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25-33页 |
·材料 | 第25-26页 |
·定位群体 | 第25页 |
·BAC文库 | 第25-26页 |
·遗传转化系统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33页 |
·水稻总DNA的抽提 | 第26-27页 |
·DNA浓度测定、酶切转膜、探针制备及Southern杂交 | 第27-28页 |
·分子标记与pms3基因间距离的计算 | 第28页 |
·BAC文库的构建 | 第28-31页 |
·pBeloBAC11载体制备 | 第28-30页 |
·水稻品种农垦58大片段基因组DNA的制备 | 第30页 |
·载体与外源DNA最佳连接体系的摸索 | 第30页 |
·文库质量评估 | 第30-31页 |
·BAC克隆之间重叠关系的确定方法 | 第31页 |
·BAC克隆的“鸟枪法”(shotgun)测序 | 第31-32页 |
·携带候选基因的DNA片段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2-3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3-57页 |
·极端不育重组单株的获得 | 第33页 |
·携带pms3基因的BAC重叠群的确定 | 第33-35页 |
·BAC克隆71J16的序列测定 | 第35-36页 |
·目标基因区段范围的进一步缩小 | 第36页 |
·农垦58基因组BAC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 第36-40页 |
·农垦58基因组BAC文库插入片段检测 | 第37-38页 |
·基因组覆盖率估算 | 第38页 |
·农垦58基因组BAC文库的筛选 | 第38-40页 |
·日本晴BAC 71J16、农垦58 BAC 10K14的shotgun随机文库构建与部分克隆的测序 | 第40-43页 |
·28.4 kb DNA片段基因预测与同源性BLAST | 第43-45页 |
·28.4 kb DNA片段的比较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45-49页 |
·基于突变位点的分子标记的发展 | 第49-50页 |
·M36-C751区间重组事件频率分析 | 第50-53页 |
·pms3候选基因的载体构建与遗传转化 | 第53-57页 |
·正义转化载体构建 | 第53-54页 |
·RNAi抑制载体构建 | 第54页 |
·启动子的载体构建与表达 | 第54-57页 |
5 讨论 | 第57-63页 |
·本研究结果对基因克隆及育种的贡献 | 第57页 |
·本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 第57-58页 |
·BAC文库构建中的一些体会 | 第58-60页 |
·联合多种酶切构建基因组文库 | 第58-59页 |
·高质量载体的制备与保存 | 第59-60页 |
·大片段基因组文库构建在水稻基因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第60页 |
·公共数据库信息对本研究的帮助 | 第60-61页 |
·关于pms3基因候选基因作用模式的一些思考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80页 |
附录Ⅰ 试剂配方与实验方法 | 第80-85页 |
附录Ⅱ 个人简历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