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 禽流感的流行现状及危害 | 第10-12页 |
·禽流感在世界的流行情况 | 第10-11页 |
·禽流感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 第11页 |
·禽流感的危害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 第12-17页 |
·病原学 | 第12-13页 |
·禽流感病理学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禽流感病毒抗原定位的研究概况 | 第16页 |
·RT-PCR斑点杂交的应用概况 | 第16-17页 |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禽流感病毒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18-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病毒 | 第18页 |
·细胞 | 第18-19页 |
·试验动物 | 第19页 |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病毒增殖 | 第19-20页 |
·鸡胚半数感染量的测定(EID_(50)) | 第20页 |
·病毒半数感染量的测定(TCID_(50)) | 第20页 |
·动物实验 | 第20-21页 |
·组织样本采集 | 第21页 |
·石蜡切片的制作 | 第21页 |
·H.E.染色 | 第21页 |
·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 | 第21-22页 |
·免疫组织染色条件的优化 | 第22页 |
2 结果 | 第22-28页 |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 第22-23页 |
·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23-25页 |
·禽流感病毒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第25-28页 |
·免疫组化染色的重复性实验 | 第28页 |
3 讨论 | 第28-30页 |
·AIV感染鸡组织后,病毒在鸡体内的分布规律 | 第28页 |
·病毒分布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 第28-29页 |
·免疫组化检测禽流感病毒的评价 | 第29-30页 |
·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控制 | 第30页 |
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禽流感病毒RT-PCR斑点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1-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42页 |
·病毒 | 第31-32页 |
·鸡胚尿囊液及组织 | 第32页 |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引物设计合成 | 第33-34页 |
·禽流感病毒 RNA的提取 | 第34页 |
·HA基因片断的扩增反应 | 第34-35页 |
·RT-PCR扩增HA基因片段及其产物鉴定 | 第35-39页 |
·RT-PCR扩增HA基因片段 | 第35页 |
·片段的回收纯化 | 第35-36页 |
·HA基因片段的克隆和鉴定 | 第36-38页 |
·质粒DNA的制备 | 第38-39页 |
·HA基因探针的制备 | 第39-40页 |
·尿囊液中RT-PCR斑点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0-41页 |
·H5亚型禽流感病毒组织样品的RT-PCR斑点杂交检测 | 第41-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2页 |
·RT-PCR扩增HA基因片段 | 第42-44页 |
·重组质粒pMD18-T-HA-292,pMD18-T-HA-180,pMD18-T-HA-478和pMD18-T-HAS-285的PCR鉴定结果 | 第44-45页 |
·HA基因片段测序分析结果 | 第45-47页 |
·标记效率及探针灵敏度检测结果 | 第47-48页 |
·探针特异性检测结果 | 第48-49页 |
·尿囊液RT-PCR斑点杂交检测结果 | 第49-51页 |
·组织样品RT-PCR斑点杂交检测结果 | 第51-52页 |
3 讨论 | 第52-53页 |
·探针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评价 | 第52页 |
·RT-PCR和RT-PCR斑点杂交诊断方法评价 | 第52-53页 |
4 小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