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不同节位再生稻再生特性研究

独创性声明第1页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9页
前言第9-16页
材料与方法第16-18页
 1 试验材料第16页
 2 试验设计方案第16页
 3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16-18页
   ·叶面积和干物质变化动态第16页
   ·茎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第16页
   ·枝梗过氧化氢酶含量第16-17页
   ·光合速率第17页
   ·光合产物的分配-~(14)C同位素示踪法第17页
   ·激素含量测定第17页
   ·产量与产量性状第17-18页
结果与分析第18-35页
 1 主季稻与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生育特性的比较第18-24页
   ·生育期的比较第18页
   ·再生率变化动态比较第18-19页
   ·叶面积的比较第19-21页
   ·净同化率和群体作物生长率的比较第21-22页
   ·主季稻与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干物质增长的比较第22-24页
 2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第24-26页
   ·主季稻与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第24-25页
   ·不同节位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第25-26页
 3 主季稻与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生理特性的比较第26-32页
   ·主季稻与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枝梗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比较第26-27页
   ·主季稻与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不同节位节间大维管束大小与数目的比较第27-28页
   ·主季稻与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光合速率的比较第28-29页
   ·主季稻与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再生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比较第29-30页
   ·主季稻齐穗期同化的~(14)C在体内分配的比较第30-31页
   ·不同时期再生苗与再生根系内激素含量的变化比较第31-32页
 4 离体条件下不同节位腋芽的再生特性第32-35页
   ·各节位腋芽在母体与离体条件下再生率的比较第32-33页
   ·各节位腋芽在母体与离体条件下农艺性状的比较第33-35页
结论与讨论第35-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附录一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作者简历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ayesian网推理算法及在图像分类上的应用
下一篇:隐蔽型结构共性数学问题解决迁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