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言 | 第9-15页 |
| ·引言 | 第9页 |
| ·铝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点 | 第9-11页 |
| ·铝合金的组织 | 第9-10页 |
| ·铝合金的力学特点 | 第10-11页 |
| ·铝硅合金的几种常用变质剂 | 第11-13页 |
| ·Na变质处理 | 第11页 |
| ·Sb变质处理 | 第11页 |
| ·P变质处理 | 第11-12页 |
| ·稀土金属变质剂 | 第12-13页 |
| ·铝硅合金变质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形核说 | 第13页 |
| ·生长说 | 第13页 |
| ·其它变质机理 | 第13页 |
| ·立题和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实验过程 | 第15-22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高铝硅合金材料的选择 | 第15-19页 |
| ·模料材料的选择 | 第15-16页 |
| ·高硅铝合金材料的选择 | 第16页 |
| ·变质剂的选择 | 第16-18页 |
| ·精炼剂的选择 | 第18页 |
| ·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18-19页 |
| ·实验过程 | 第19-21页 |
| ·实验准备 | 第19-20页 |
| ·实验过程 | 第20-21页 |
| ·金属的微观组织检测 | 第21页 |
| ·金相显微镜 | 第21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1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1页 |
| ·本章总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过共晶合金微观组织观察 | 第22-26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室温下冷却过共晶铝硅合金的微观组织观察 | 第22-25页 |
| ·未变质的过共晶铝硅合金金相组织 | 第22-23页 |
| ·Cu-14wt%P 变质处理的过共晶铝硅合金金相组织 | 第23页 |
| ·Na 盐变质的过共晶铝硅合金 | 第23-24页 |
| ·Sb 变质的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 | 第24页 |
| ·混合稀土变质的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 | 第24-25页 |
| ·本章总结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凝固条件对高硅铝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26-32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凝固条件对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26-28页 |
| ·未变质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 | 第26页 |
| ·铜磷变质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 | 第26-27页 |
| ·Na盐变质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 | 第27页 |
| ·Sb变质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 | 第27-28页 |
| ·稀土变质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 | 第28页 |
| ·液淬条件下的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 | 第28-31页 |
| ·实验过程 | 第28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 ·本章总结 | 第31-32页 |
| 第五章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热处理 | 第32-37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热处理 | 第32-34页 |
| ·未变质过共晶铝硅合金的固溶处理 | 第32-33页 |
| ·Na变质铝硅合金的固溶处理 | 第33页 |
| ·Sb变质铝硅合金的固溶处理 | 第33-34页 |
| ·稀土变质铝硅合金的固溶处理 | 第34页 |
| ·固溶处理结果的分析 | 第34页 |
| ·硅相形貌的变化的机理 | 第34-36页 |
| ·硅相的固溶过程 | 第34-35页 |
| ·硅相的演化过程 | 第35-36页 |
| ·本章总结 | 第36-37页 |
| 第六章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变质机理探讨 | 第37-49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未变质硅相的生长机制 | 第37-39页 |
| ·过共晶铝硅合金变质机理的探讨 | 第39-48页 |
| ·异质形核机制 | 第39-43页 |
| ·孪晶凹谷机制(TPRE) | 第43-48页 |
| ·本章总结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致 谢 | 第53-54页 |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
| 附录 B(图 6.8c 标定过程) | 第55-56页 |
| 附录 C(图 6.8d 标定过程) | 第56-58页 |
| 附录 D(图 6.9d 标定过程) | 第58-60页 |
| 附录 E(图 6.10a 标定过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