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引言 | 第5-6页 |
1、"直觉"这一思维方式在中西方哲学、文学、艺术中的体现 | 第6-8页 |
2.西方哲学和美学中关于直觉的论述 | 第8-12页 |
·柏拉图的灵感说 | 第8-9页 |
·叔本华的直观主义认识论 | 第9-10页 |
·柏格森与马利坦对直觉的界定 | 第10-11页 |
·克罗齐对直觉的认识 | 第11-12页 |
3.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直觉思维的论述 | 第12-16页 |
·庄子论道 | 第12-15页 |
·佛教的修持方式与南宗禅"顿悟"的方式 | 第15-16页 |
4.对中西方的直觉思维进行比较 | 第16页 |
·相同点 | 第16页 |
·不同点 | 第16页 |
5.对"直觉"这一思维方式的内涵、状态具体阐述 | 第16-17页 |
6."直觉"这一思维方式在中国书画美学中的具体体现 | 第17-38页 |
·在审美创作前的表现方式 | 第17-22页 |
·在书法艺术创作前直觉思想的体现 | 第18-20页 |
·在绘画艺术创作前直觉思想的体现 | 第20-22页 |
·直觉在审美创作中的表现方式 | 第22-32页 |
·直觉在书法创作中的体现 | 第22-27页 |
·直觉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 第27-32页 |
·直觉在审美欣赏中的表现方式 | 第32-38页 |
·直觉在书法审美欣赏中的体现 | 第32-35页 |
·直觉在绘画欣赏中的体现 | 第35-38页 |
7.直觉对中国书画艺术审美特征形成的作用 | 第38-44页 |
·强调心灵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肯定个体心灵感受的唯一实在性 | 第38-41页 |
·受直觉思维的影响,中国书画艺术鄙弃刻意模拟和机械复制客体对象的照相式艺术,追求情景交融,心物合一,虚实统一,“妙悟”的境界 | 第41-42页 |
·受直觉思维思维的影响,中国书画领域中出现了一批敢于与抱残守缺,泥古不化,拜倒在前人脚下的守旧风气进行斗争,追求艺术个性,崇尚艺术独创精神的书画家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书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