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一、绪论 | 第8-2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二) 办学效益的内涵分析 | 第10-17页 |
1. 办学效益中的几对关系 | 第10-13页 |
2. 办学效益的测量与评估 | 第13-15页 |
3. 高校办学效益的内涵分析框架 | 第15-17页 |
(三)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22页 |
1.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7-19页 |
2.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 第19-22页 |
(四)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第22-24页 |
1.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2. 创新点 | 第22-24页 |
二、高校办学效益的问题透视 | 第24-37页 |
(一) 高校办学效益问题的具体表现 | 第24-31页 |
1. 在人才培养方面 | 第24-25页 |
2. 在科学研究方面 | 第25-27页 |
3. 在学科建设方面 | 第27-28页 |
4. 在直接为社会服务方面 | 第28-29页 |
5. 在行政和后勤管理方面 | 第29-31页 |
(二) 高校办学效益不高的原因分析 | 第31-37页 |
1. 政府宏观调控不力,高等教育结构趋同 | 第31-32页 |
2. 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把大学的发展等同于大学水平的提升 | 第32页 |
3. 办学目标不明确,导致决策失误 | 第32-34页 |
4. 管理不善,经费使用约束力弱化 | 第34页 |
5. 办学效益评价标准模糊,缺乏对高校发展的科学引领 | 第34-37页 |
三、高校提高办学效益的主要途径 | 第37-52页 |
(一) 通过科学定位提高办学效益 | 第37-40页 |
1. 社会服务面向的定位 | 第37-38页 |
2. 发展目标定位 | 第38页 |
3. 办学类型定位 | 第38页 |
4. 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 第38-39页 |
5. 办学规模的定位 | 第39页 |
6. 办学的层次定位 | 第39-40页 |
7. 办学特色定位 | 第40页 |
(二) 通过保障质量提高办学效益 | 第40-44页 |
1.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发展规划 | 第42页 |
2. 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并应具有全新的视点 | 第42-43页 |
3. 建立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形成大实践教学观 | 第43-44页 |
(三) 通过强化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 第44-46页 |
1.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力投入效益 | 第44-45页 |
2. 合理调配办学经费,提高财力投入效益 | 第45页 |
3. 加强战略规划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 第45-46页 |
4. 努力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 | 第46页 |
(四) 通过适度经营提高办学效益 | 第46-52页 |
1. 发挥办学职能,打造声誉品牌 | 第47-48页 |
2. 推进后勤改革,保证办学资源 | 第48-49页 |
3. 注重成果转化,吸纳市场资源 | 第49-52页 |
四、高校办学效益评价体系的初步构想 | 第52-62页 |
(一) 高校办学效益评价的基本原则 | 第52-53页 |
(二) 高校办学效益评价体系的要素 | 第53-55页 |
(三) 高校办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5-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