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显微镜热成像系统结构设计及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课题背景 | 第9-12页 |
·课题目的 | 第12页 |
·红外显微镜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红还显微热成像系统的国外发展概述 | 第12-13页 |
·红外显微热成像系统的国内发展概述 | 第13-1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红外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 第17-29页 |
·红外热成像技术 | 第17-21页 |
·红外线基础理论 | 第17-18页 |
·红外辐射的基本概念 | 第18页 |
·红外显微镜(红外热成像系统)原理 | 第18-19页 |
·红外显微镜技术的优点 | 第19页 |
·红外显微镜技术的应用 | 第19-21页 |
·红外显微镜热成像系统的组成结构 | 第21-26页 |
·红外显微镜光学系统 | 第21-22页 |
·红外探测器 | 第22-24页 |
·显示器 | 第24-26页 |
·红外显微镜热成像系统的机械装置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人机工程学概述及对整机的整体结构设计 | 第29-39页 |
·人机工程学基本理论 | 第29-30页 |
·人机工程学的概念 | 第29-30页 |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 第30页 |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向和应用 | 第30-32页 |
·人机工程在红外显微镜热成像系统中的应用 | 第32-39页 |
·整体红外显微镜的组成 | 第32-33页 |
·作业空间设计的一般原则 | 第33-34页 |
·载物台设计 | 第34页 |
·调焦机构设计 | 第34-39页 |
第四章 红外显微镜系统镜头结构设计 | 第39-51页 |
·红外镜头成像原理 | 第39页 |
·红外显微镜镜头结构 | 第39-47页 |
·红外显微镜镜头的光学系统 | 第41-42页 |
·红外镜片的分类 | 第42-44页 |
·红外镜头的无热化设计 | 第44-47页 |
·红外镜头镜片材料选择 | 第47-49页 |
·结构几何建模 | 第49页 |
·接口设计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镜头消除杂散光分析 | 第51-63页 |
·杂散光的定义 | 第51-53页 |
·变焦系统中杂散光的来源 | 第51-52页 |
·杂散光的危害 | 第52页 |
·杂散光的研究状况 | 第52-53页 |
·抑制杂散光方法 | 第53-54页 |
·消光螺纹方法与研究 | 第54-56页 |
·消光螺纹的构造 | 第55页 |
·杂散光分析软件介绍 | 第55-56页 |
·成像质量分析 | 第56-60页 |
·有无消光螺纹分析 | 第56-59页 |
·不同消光螺纹结构分析 | 第59-60页 |
·产品试用和成像质量验证情况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红外镜片装配时面形变形分析 | 第63-71页 |
·红外镜片面形变化原因分析 | 第63-64页 |
·红外镜片有限元分析 | 第64-66页 |
·镜片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4页 |
·装校过程中压圈对镜片作用力所引起的变形分析 | 第64-66页 |
·实测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实测检验 | 第66-68页 |
·结果分析 | 第68页 |
·产品试用和成像质量验证情况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页 |
·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9-81页 |
附录B 某型红外显微镜热成像系统性能中英参数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