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阳宗海大型水生植物对砷的吸收、富集特征及机理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缩略词第9-10页
目录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9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研究方案第16-19页
   ·研究工作执行情况第19页
   ·预期研究目标和创新点第19-21页
     ·预期研究目标第19页
     ·创新点第19-2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1-31页
   ·引言第21-22页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吸收富集的研究进展第22-25页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第22-23页
     ·影响水生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因素第23-25页
   ·水生植物对砷的吸收富集研究进展第25-26页
     ·砷的种类和毒性第25页
     ·水生植物对砷的吸收和富集第25-26页
   ·影响植物对砷吸收的因素第26-28页
     ·pH和Eh对植物吸收砷的影响第26-27页
     ·磷(P)对植物吸收砷的影响第27页
     ·铁(Fe)对植物吸收砷的影响第27-28页
   ·植物对不同形态砷的吸收第28-31页
     ·不同形态砷在植物体内存在的形态第28页
     ·植物对砷酸盐的吸收第28-29页
     ·植物对亚砷酸盐的吸收第29页
     ·植物对有机砷的吸收第29-31页
第三章 阳宗海大型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与转移第31-45页
   ·引言第31页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研究地点第32页
     ·样品采集第32-33页
     ·样品分析第33页
     ·数据处理第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40页
     ·水样、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第33-35页
     ·研究区主要水生植物种类及生长状况第35-36页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移特征第36-40页
   ·讨论第40-43页
     ·重金属富集型水生植物的筛选第41-42页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规律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三种沉水植物对不同形态砷的吸收特征第45-57页
   ·前言第45页
   ·材料与方法第45-47页
     ·植物材料第45-46页
     ·水培实验第46页
     ·样品处理与测定第46页
     ·数据处理第46-47页
   ·结果与分析第47-53页
     ·植物在不同形态砷胁迫下生物量的变化第47-48页
     ·不同形态砷培养下植物对砷的吸收第48-49页
     ·植物对不同形态砷吸收时间动态第49-50页
     ·三种植物对不同形态砷的吸收比较第50-51页
     ·砷在植物叶片中的分布情况第51-53页
   ·讨论第53-56页
     ·不同形态砷对三种植物吸收砷的影响第53-55页
     ·三种植物对不同形态砷吸收差异第55页
     ·砷在植物叶片细胞中的分布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不同因素对三种沉水植物吸收砷的影响第57-68页
   ·前言第57页
   ·材料与方法第57-59页
     ·植物材料第57页
     ·水培实验第57-58页
     ·样品处理与测定第58-59页
     ·数据处理第59页
   ·结果与分析第59-65页
     ·不同pH处理下植物对As(Ⅲ)、As(Ⅴ)的吸收第59-60页
     ·Fe~(2+)处理对植物吸收As(Ⅲ)、As(Ⅴ)的影响第60-61页
     ·Fe~(3+)处理对植物吸收As(Ⅲ)、As(Ⅴ)的影响第61-62页
     ·正磷酸盐处理对植物吸收As(Ⅲ)、As(Ⅴ)的影响第62-63页
     ·偏磷酸盐处理对植物吸收As(Ⅲ)、As(Ⅴ)的影响第63-64页
     ·焦磷酸盐处理对植物吸收As(Ⅲ)、As(Ⅴ)的影响第64-65页
   ·讨论第65-67页
     ·pH对植物吸收As(Ⅲ)、As(Ⅴ)的影响第65-66页
     ·Fe对植物吸收As(Ⅲ)、As(Ⅴ)的影响第66-67页
     ·P对植物吸收As(Ⅲ)、As(Ⅴ)的影响第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不同形态砷对三种沉水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68-83页
   ·前言第68页
   ·第68-69页
     ·植物材料第68-69页
     ·水培实验第69页
     ·样品处理与测定第69页
     ·数据处理第69页
   ·结果与分析第69-80页
     ·不同形态砷对水生植物叶片SOD活性的影响第69-70页
     ·不同形态砷对水生植物叶片POD活性的影响第70-71页
     ·不同形态砷对水生植物叶片CAT活性的影响第71-72页
     ·植物SOD活性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第72-73页
     ·植物POD活性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第73-74页
     ·植物CAT活性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第74-75页
     ·黑藻叶片砷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第75-77页
     ·金鱼藻叶片砷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第77-78页
     ·竹叶眼子菜叶片砷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第78-80页
   ·讨论第80-81页
   ·小结第81-8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83-86页
   ·结论第83-84页
     ·阳宗海大型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与转移第83页
     ·三种沉水植物对不同形态砷的吸收特征第83-84页
     ·不同因素对三种沉水植物吸收砷的影响第84页
     ·不同形态砷培养对三种沉水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84页
   ·建议第84-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104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04-105页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滇池蓝藻的热化学转化试验研究
下一篇:复合污染下浮萍(Lemna minor L.)对重金属吸收、富集特征和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