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工作流技术产生的背景 | 第7页 |
·工作流技术应用价值 | 第7-8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8-12页 |
·工作流互操作的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各章节的安排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工作流概述及互操作实现技术 | 第12-22页 |
·工作流技术概述 | 第12-17页 |
·工作流管理的研究意义 | 第13页 |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13-15页 |
·工作流模型和建模工具 | 第15-16页 |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6-17页 |
·互操作的实现技术 | 第17-22页 |
·互操作协作模型 | 第18-19页 |
·互操作层次划分 | 第19-20页 |
·互操作主要实现技术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基于 Web的互操作模型 | 第22-34页 |
·基于 Web互操作模型设计起因 | 第22页 |
·互操作模型的总体分析 | 第22-25页 |
·跨流程互操作分析 | 第23-24页 |
·分布式引擎之间的互操作分析 | 第24-25页 |
·互操作模型的总体框架 | 第25-34页 |
·跨流程的工作流系统间互操作元模型的解决方案 | 第26-29页 |
·跨流程的工作流系统间的互操作解决方案 | 第29-31页 |
·实现分布式引擎之间互操作的解决方案 | 第31-32页 |
·该模型在 PDM系统中的运用与实现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基于 CORBA的互操作模型 | 第34-51页 |
·基于 CORBA互操作模型的设计起因 | 第34页 |
·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 | 第34-39页 |
·基于 CORBA的多代理工作流系统互操作框架结构 | 第39-40页 |
·基于 CORBA的多代理工作流系统的实现 | 第40-43页 |
·基于 CORBA的多代理模型中元模型及代理的实现 | 第43-51页 |
·元模型的设计实现 | 第44-47页 |
·代理的设计实现 | 第47-48页 |
·该模型在 PDM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 第48-51页 |
第五章 两者的比较与分析 | 第51-57页 |
·工作流互操作的实现思想 | 第51-52页 |
·两种模型的分析比较 | 第52-57页 |
·研究意义不同 | 第52-53页 |
·两模型运行机制不同 | 第53-54页 |
·两模型技术特点不同 | 第54-55页 |
·研究方式实现方法不同 | 第55-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总结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在校期间参加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