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立题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现有的各种OAM技术 | 第14-24页 |
·ATM网络OAM | 第14-15页 |
·以太网OAM | 第15-20页 |
·以太网OAM的需求 | 第16页 |
·以太网OAM域 | 第16-17页 |
·以太网OAM的分级 | 第17-20页 |
·802.3ah的以太网OAM和802.1ag的以太网OAM | 第18-19页 |
·802.1ag与Y.1731的比较 | 第19-20页 |
·MPLS网络OAM | 第20-21页 |
·PTN网络OAM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SUPA OAM机制研究 | 第24-37页 |
·SUPA简介 | 第24-29页 |
·SUPA第一阶段体系结构 | 第24-25页 |
·SUPA协议层次 | 第25-26页 |
·EPF帧格式 | 第26-28页 |
·信控管理平台EPF OAM帧 | 第28-29页 |
·SUPA OAM网络模型 | 第29-32页 |
·SUPA多管理域OAM网络模型的术语 | 第29-30页 |
·SUPA多管理域OAM网络模型 | 第30-31页 |
·SUPA OAM的嵌套 | 第31-32页 |
·SUPA OAM功能需求 | 第32-33页 |
·SUPA OAM主要功能 | 第33页 |
·故障管理 | 第33-36页 |
·连续性检查(EPF-CC) | 第33-34页 |
·环回(EPF-LB) | 第34-35页 |
·告警指示(EPF-AIS) | 第35页 |
·远程缺陷标识(EPF-RDI) | 第35页 |
·链路追踪(EPF-LT)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信控管理平台OAM机制的实现 | 第37-50页 |
·SUPA通用PDU格式 | 第37-38页 |
·OAM消息通用PDU格式 | 第38-46页 |
·EPF-CC帧实现连续性检查功能 | 第40-42页 |
·EPF-LBM和EPF-LBR帧实现环回功能 | 第42-44页 |
·EPF-FDI帧实现告警指示功能 | 第44页 |
·EPF-RDI帧实现远程缺陷标识功能 | 第44-45页 |
·EPF-LTR和EPF-LTM帧实现链路追踪功能 | 第45-46页 |
·OAM帧在SUPA中的传输 | 第46-47页 |
·SUPANET的性能管理 | 第47-48页 |
·SUPANET的保护倒换技术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SUPA中OAM机制仿真 | 第50-70页 |
·OPNET简介 | 第50-51页 |
·网络拓扑结构模型 | 第51-55页 |
·节点模型 | 第52-53页 |
·进程模型 | 第53-55页 |
·仿真过程及结果 | 第55-69页 |
·连续性检查和远程缺陷标识功能的验证与分析 | 第55-59页 |
·CC功能和RDI功能的处理流程 | 第55-58页 |
·CC功能的验证与分析 | 第58-59页 |
·错误周期故障检测功能的验证与分析 | 第59-62页 |
·环回测试功能的验证与分析 | 第62-64页 |
·告警指示功能的验证与分析 | 第64-67页 |
·链路追踪功能的验证与分析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