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上的竞业限制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 第2章 竞业限制与劳动自由和商业秘密保护 | 第12-26页 |
| ·竞业限制之概念 | 第12-14页 |
| ·竞业限制释义 | 第12页 |
| ·竞业限制的起源 | 第12-13页 |
| ·竞业限制的分类 | 第13-14页 |
| ·竞业限制与劳动自由 | 第14-18页 |
| ·劳动自由释义 | 第14-16页 |
| ·竞业限制与劳动自由—对公平正义的呼唤 | 第16-18页 |
| ·竞业限制与商业秘密保护 | 第18-22页 |
| ·商业秘密释义 | 第18-19页 |
| ·竞业限制与商业秘密保护之联系 | 第19-20页 |
| ·竞业限制与商业秘密保护之区别 | 第20-22页 |
| ·竞业限制之基础理论 | 第22-26页 |
| ·竞业限制的学理基础 | 第22-25页 |
| ·竞业限制的社会基础 | 第25-26页 |
| 第3章 我国竞业限制制度之法律规定 | 第26-30页 |
| ·法律 | 第26-27页 |
| ·劳动法 | 第26页 |
| ·劳动合同法 | 第26-27页 |
|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 第27页 |
| ·部门规章 | 第27-28页 |
| ·地方性法规 | 第28-30页 |
| 第4章 劳动合同法竞业限制分析 | 第30-37页 |
| ·立法上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 ·立法形式单一 | 第30-31页 |
| ·主体范围规定不够明确 | 第31页 |
| ·竞业限制期限模糊 | 第31-32页 |
| ·竞业限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7页 |
| ·合同法上的有关规定对于竞业限制协议之效力 | 第33页 |
| ·竞业限制协议蜕化为格式合同或者规章制度 | 第33-34页 |
| ·竞业限制的扩大化—超越商业秘密保护范畴 | 第34-35页 |
| ·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规定不够明确 | 第35-37页 |
| 第5章 竞业限制的比较观察 | 第37-42页 |
| ·英美法系国家竞业限制制度 | 第37-39页 |
| ·美国 | 第37-38页 |
| ·英国 | 第38-39页 |
|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竞业限制制度 | 第39-42页 |
| ·德国 | 第39-40页 |
| ·法国 | 第40页 |
| ·日本 | 第40-41页 |
| ·我国台湾地区 | 第41-42页 |
| 第6章 劳动合同法竞业限制之制度完善 | 第42-48页 |
| ·阐明竞业限制适用之前提条件 | 第42-43页 |
| ·界定竞业限制之主体范围 | 第43-44页 |
| ·限定竞业限制之期限和地域 | 第44-45页 |
| ·区分竞业限制之行业领域 | 第45-46页 |
| ·细化竞业限制之经济补偿 | 第46-47页 |
| ·明确竞业限制之违约责任 | 第47-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