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地震作用下的滑坡稳定性分析--以西攀高速公路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0页
     ·地震滑坡稳定分析方法综述第13-14页
     ·传统的滑坡稳定分析方法及其发展第14-17页
     ·滑坡动力分析的现状第17-18页
     ·滑坡动力分析的研究方法第18-20页
   ·GEO-SLOPE软件求地震滑坡稳定安全系数的方法第20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2章 地震对滑坡作用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第22-32页
   ·地震对滑坡的影响机理第22-29页
     ·刚体理论第23-24页
     ·离心机结合拟静力法第24-25页
     ·震动液化理论第25-26页
     ·黄土滑坡斜抛理论第26页
     ·滑坡累进、启动、启程理论第26-27页
     ·深厚软土地层地震破坏的作用机理第27-28页
     ·危险性分析理论第28页
     ·岩体边坡楔体分析理论第28-29页
   ·地震滑坡与地震动参数的关系第29-31页
     ·地震滑坡与地震震级的关系第29-30页
     ·地震滑坡与震中距的关系第30页
     ·地震滑坡与地震震源深度的关系第30-31页
     ·诱发边坡地震崩滑的最小震级与最小烈度第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西攀高速公路滑坡地震安全性评价第32-68页
   ·区域及近场区地震活动性第32-43页
     ·区域地震资料第32-33页
     ·区域地震活动性分析第33-39页
     ·未来百年内地震活动的极值预测第39-40页
     ·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第40页
     ·历史地震影响分析第40页
     ·近场和场区地震活动第40-42页
     ·区域及近场区地震环境评价第42-43页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第43-53页
     ·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第43-45页
     ·区域地球物理场与地壳结构第45-46页
     ·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分区第46-48页
     ·区域主要活动断裂第48-53页
   ·近场区地震构造评价第53-56页
   ·场址地震危险性分析第56-57页
   ·西攀高速公路滑坡分布及类型划分第57-61页
   ·西攀高速公路滑坡场地地震稳定性评价第61-63页
     ·区域地震地质环境评价第61-62页
     ·工程场地稳定性评价第62-63页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第63页
   ·西攀高速公路滑坡稳定分析典型工点选取第63-65页
     ·抗震设计规范中地震作用的规定第63-64页
     ·地震作用典型工点选取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8页
第4章 地震对滑坡稳定的影响分析原理第68-118页
   ·GEO-SLOPE软件简介第68-69页
   ·QUAKE/W软件分析原理第69-82页
     ·构成的模型第69-73页
     ·计算原理第73-79页
     ·边界条件的应用第79-82页
   ·滑坡的动力分析步骤第82-87页
     ·使用QUAKE/W模块的步骤第83-84页
     ·关于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块及调用第84-87页
   ·工程实例分析第87-115页
     ·米易滑坡工程概况第87页
     ·米易滑坡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第87-90页
     ·米易滑坡初始状态应力模型建立第90-91页
     ·米易滑坡动态应力模型建立第91页
     ·米易滑坡稳定性分析第91-93页
     ·德昌河东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评价第93-96页
     ·地震对德昌滑坡稳定影响的分析第96-99页
     ·不同工况下的滑坡稳定分析第99-115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115-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第5章 米易、德昌滑坡GPS监测第118-135页
   ·滑坡监测背景及意义第118-119页
   ·GPS技术及其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第119-122页
     ·GPS系统简介第119-121页
     ·GPS技术在滑坡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第121-122页
   ·GPS滑坡外观监测网的技术设计第122-124页
     ·设计依据第122-123页
     ·网点及网形设计第123页
     ·GPS滑坡外观监测的外业观测第123-124页
     ·观测成果的质量检核第124页
   ·算例分析—西攀高速德昌、米易滑坡体GPS变形监测第124-131页
     ·观测仪器第125页
     ·观测时间第125-126页
     ·监测点布置第126-127页
     ·观测数据第127-128页
     ·数据分析第128-131页
     ·GPS滑坡外观监测网的变形分析第131页
   ·西攀高速滑坡监测系统布置基本原则的确定第131-132页
   ·根据滑坡分类理论建立滑坡监测模型第132-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结束语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市大学生膳食状况、营养KAP与体质状况调查
下一篇:西瓜耐冷种质的离体物理诱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