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砖、瓦及砌块论文--砖论文

微波辐照煤矸石陶瓷砖应用基础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34页
   ·概述第20-27页
     ·煤矸石利用现状及研究意义第20-23页
     ·利用煤矸石研制陶瓷砖的前景第23-24页
     ·利用微波技术研制煤矸石陶瓷砖的意义和目的第24-27页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7-31页
     ·研究方法第27-30页
     ·技术路线第30-31页
   ·课题背景及本论文主要工作第31-34页
     ·课题背景第31-32页
     ·本论文主要工作第32-33页
     ·本论文研究工作主要创新点第33-34页
第二章 云南高岭质高铝煤矸石基本性质及其工艺性第34-62页
   ·煤矸石的种类及主要成分第34-35页
     ·煤矸石的种类第34-35页
     ·煤矸石的主要成分第35页
   ·煤矸石中相关矿物基本概念第35-52页
     ·高岭石第36-41页
     ·蒙脱石第41-45页
     ·伊利石第45-47页
     ·煤矸石中主要伴生杂质成分及赋存状态第47-52页
   ·煤矸石的结构类型及特征第52-53页
     ·结构的定义及分类依据第52页
     ·结构类型及特征第52-53页
   ·煤矸石的工艺技术性能第53-60页
     ·粒度第54-55页
     ·硬度第55-56页
     ·含碳量第56页
     ·可塑性第56-58页
     ·粘结性第58页
     ·泥浆性能第58-59页
     ·干燥性能第59页
     ·烧结性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三章 云南高岭质高铝煤矸石的烧结行为及控制第62-83页
   ·煤矸石中高岭石和杂质在烧结过程中的行为第62-67页
     ·煤矸石中高岭石在烧结过程中的行为第62-65页
     ·煤矸石中杂质在烧结过程中的行为第65-67页
   ·煤矸石脱羟反应和煤燃烧反应第67-70页
     ·煤矸石脱羟反应第67-69页
     ·煤燃烧反应第69-70页
   ·煤矸石烧结行为第70-76页
     ·煤矸石烧结性第70-73页
     ·煤矸石总反应热与烧结温度第73-76页
   ·影响煤矸石陶瓷砖烧结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第76-80页
     ·粒度的影响及控制第77-78页
     ·升温速度及恒温时间第78页
     ·煤矸石在不同燃烧时间内燃尽度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第78-79页
     ·煤矸石在不同温度下的燃尽度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第79-80页
     ·添加剂的选择和烧结气氛的控制第80页
   ·本章小结第80-83页
第四章 云南高岭质高铝煤矸石陶瓷砖的研制第83-111页
   ·陶瓷砖的分类与制品第84-87页
     ·陶瓷砖分类第84-85页
     ·陶瓷砖制品第85-87页
   ·煤矸石陶瓷砖研制第87-109页
     ·煤矸石陶瓷砖坯体及釉原料第87-89页
     ·煤矸石陶瓷砖的生产工艺第89-102页
     ·利用K_2O-Al_2O_3-SiO_2相图配制煤矸石陶瓷砖坯料第102-105页
     ·利用正交设计技术确定煤矸石陶瓷砖烧结方案第105-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五章 微波辐照在研制云南高岭质高铝煤矸石陶瓷砖中的应用第111-165页
   ·微波辐照相关知识第112-126页
     ·微波辐照基本概念第112-119页
     ·微波辐照特点第119-121页
     ·微波炉第121-126页
   ·微波辐照煤矸石研究第126-133页
     ·微波辐照对煤矸石显微结构的影响第126-127页
     ·煤矸石在微波场中的行为第127-133页
   ·微波辐照在煤矸石陶瓷砖研制中的应用第133-162页
     ·微波预破碎煤矸石原料第133-134页
     ·微波预烧煤矸石陶瓷砖原料第134-135页
     ·微波干燥煤矸石陶瓷砖坯体第135-140页
     ·微波烧结煤矸石陶瓷砖第140-162页
   ·本章小结第162-165页
第六章 展望与讨论第165-169页
   ·本论文主要结论第165-167页
   ·本论文留待解决的问题第167-168页
   ·对研究成果的展望第168-169页
致谢第169-170页
主要参考资料第170-177页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77-179页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工作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仙台病毒HN基因核酸疫苗免疫幼鼠的效果评价
下一篇:江户时代的和算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