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3S”技术在虫害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1.1 RS在虫害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1.2 GPS在虫害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9页 |
1.1.3 GIS在虫害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1.4 小结 | 第10-11页 |
1.2 松材线虫 | 第11-12页 |
1.3 松材线虫动态监测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松材线虫动态监测基础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1.3.2 3S技术在松材线虫害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1 选题依据 | 第14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5 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6-17页 |
2.2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2.1 研究的简要内容 | 第17-18页 |
2.2.2 重点解决的问题 | 第18页 |
2.2.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3 基础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 第19-30页 |
3.1 野外实地调查与数据处理 | 第19-23页 |
3.1.1 标准地选取设置及调查 | 第19-20页 |
3.1.2 内业处理及结果 | 第20-23页 |
3.2 基础图件获取与矢量化 | 第23-28页 |
3.2.1 基础图件的获取 | 第23-25页 |
3.2.2 基础图件矢量化 | 第25-28页 |
3.3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建立 | 第28-30页 |
3.3.1 数字高程模型的获取 | 第28页 |
3.3.2 DEM的数据组织结构及插值方法 | 第28-29页 |
3.3.3 DEM的生成 | 第29页 |
3.3.4 DEM误差来源及评价方法 | 第29-30页 |
4 影像预处理 | 第30-43页 |
4.1 影像的选取 | 第30-31页 |
4.2 影像的基本参数 | 第31-32页 |
4.3 多光谱数据特征分析 | 第32-35页 |
4.3.1 基本统计特征 | 第32-33页 |
4.3.2 相关系数 | 第33页 |
4.3.3 直方图 | 第33-35页 |
4.4 影像配准 | 第35-39页 |
4.4.1 遥感影像的几何变形 | 第35-36页 |
4.4.2 遥感影像的凡何校正 | 第36-39页 |
4.5 大气校正 | 第39-43页 |
5 马尾松信息提取研究 | 第43-62页 |
5.1 变量的生成 | 第43-45页 |
5.1.1 比值增强处理 | 第43-44页 |
5.1.2 植被指数模型 | 第44页 |
5.1.3 主成分变换 | 第44页 |
5.1.4 缨帽变换 | 第44-45页 |
5.2 马尾松空间知识发现 | 第45-48页 |
5.3 主要地物光谱分析 | 第48-57页 |
5.3.1 波段变量预处理 | 第48页 |
5.3.2 训练样区的选取 | 第48-49页 |
5.3.3 变量可分性分析 | 第49-53页 |
5.3.4 变量阈值判定 | 第53-56页 |
5.3.5 自动知识获取 | 第56-57页 |
5.4 基于光谱知识和空间分布知识的马尾松信息提取 | 第57-60页 |
5.4.1 马尾松信息提取知识规则的建立 | 第57-58页 |
5.4.2 马尾松信息提取 | 第58-60页 |
5.5 分类准确率检验 | 第60页 |
5.6 小结 | 第60-62页 |
6 受害前后马尾松动态变化分析及三维可视化实现 | 第62-74页 |
6.1 马尾松面积动态变化分析 | 第62-64页 |
6.2 种的空间分布格局 | 第64-66页 |
6.2.1 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 | 第64-65页 |
6.2.2 格局分布类型的检验方法 | 第65-66页 |
6.3 基于遥感技术的格局分析 | 第66-71页 |
6.3.1 遥感空间格局分析模型构建 | 第66页 |
6.3.2 马尾松格局分析 | 第66-71页 |
6.4 三维可视化实现 | 第71页 |
6.5 小结 | 第71-74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74-76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7.2 讨论及下一步工作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个人简介 | 第83-84页 |
导师简介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