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7-14页 |
·杂种优势利用 | 第7-10页 |
·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 | 第7-8页 |
·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 | 第8页 |
·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 | 第8-9页 |
·在其他作物上的利用 | 第9-10页 |
·杂种优势基础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显性假说 | 第10-11页 |
·超显性假说 | 第11页 |
·上位性假说 | 第11-12页 |
·基因表达与杂种优势 | 第12页 |
·基因调控与杂种优势 | 第12-13页 |
·本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17页 |
·豫玉22“永久F2”群体构建 | 第14-15页 |
·基础群体 | 第14页 |
·“永久F2”群体构建 | 第14页 |
·“永久F2”群体田间试验及性状调查 | 第14-15页 |
·SSR标记分析 | 第15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5-17页 |
·连锁图谱构建 | 第15-16页 |
·株高QTL和株高杂种优势位点(HL)定位 | 第16页 |
·上位性性检测 | 第16-17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7-51页 |
·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17-20页 |
·RIL群体基因型组成 | 第17页 |
·RIL群体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17-18页 |
·“永久F2”群体基因型组成 | 第18-20页 |
·“永久F2”群体株高遗传基础剖析 | 第20-37页 |
·“永久F2”群体株高田间表现 | 第20页 |
·“永久F2”群体株高及杂合度相关性分析 | 第20-21页 |
·“永久F2”群体株高QTL分析 | 第21-27页 |
·“永久F2”群体株高上位性互作分析 | 第27-37页 |
·玉米株高杂种优势遗传基础剖析 | 第37-51页 |
·“永久F2”群体株高杂种优势表现 | 第37页 |
·“永久F2”群体株高杂种优势及基因型杂合度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株高杂种优势位点(HL)定位 | 第38-39页 |
·株高表型值QTL与株高杂种优势位点(HL)比较 | 第39-42页 |
·株高杂种优势上位性互作 | 第42-5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1-56页 |
·“永久F2”群体在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 | 第51页 |
·表型值QTL与杂种优势位点(HL)之间关系 | 第51-52页 |
·超显性和显性与杂种优势 | 第52页 |
·上位性互作对杂种优势的影响 | 第52-54页 |
·杂交种豫玉22株高杂种优势遗传基础 | 第54-55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