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论经济法的本质

前言第1-13页
一、关于经济法本质理论既有的研究成果及其评析与批判第13-28页
 (一) 本文收集的经济法本质理论主要成果的时间范围与说明第13页
 (二) 形式上的经济法本质理论成果第13-16页
  1、《经济法学问题点与文献源》中提及到的经济法本质理论的论文成果第13-14页
  2、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网站中的经济法本质理论的论文成果第14-15页
  3、本文收集的其它涉及经济法本质论述的论文成果第15-16页
  4、主要经济法学教材、专著关于经济法本质理论的研究成果第16页
 (三) 实质上的经济法本质理论成果及简评、批判第16-28页
  1、西南政法大学李昌麒教授为代表的经济法本质理论及简评第17页
  2、清华大学王保树教授为代表的经济法本质理论及简评第17-18页
  3、武汉大学漆多俊教授为代表的经济法本质理论及简评第18-19页
  4、北京大学杨紫烜教授为代表的经济法本质理论及简评第19-21页
  5、中国人民大学刘文华教授为代表的经济法本质理论及简评第21-22页
  6、郑州大学程宝山教授的经济法本质理论及简评第22页
  7、本文对上述六种经济法本质理论有价值部分的综合简评第22-24页
   (1) 关于“研究经济法本质的意义”的问题第22-23页
   (2) 关于“经济法本质的层级划分”的问题第23页
   (3) 关于“经济法作为独立部门法的本质”的问题第23-24页
  8、对既有经济法本质理论成果进行批判的意义第24页
  9、对既有经济法本质理论成果的批判——以“需要国家干预论”为例第24-28页
   (1) “需要”的问题第24-25页
   (2) “国家”的问题第25-26页
   (3) “干预”的问题第26页
   (4) “干预/协调/调节/管理”共同的问题第26-28页
二、不应被忽视的经济法的社会(阶级阶层)本质的研究第28-32页
 (一) 关于“本质”的涵义界定第28页
 (二) 法的社会本质与法的阶级本质、阶层本质的关系第28-29页
 (三)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与收入差异简析第29页
 (四) 经济法的社会本质:调整当代社会阶层间利益分配的关系第29-30页
 (五) 对“公平与效率”的再思考第30-32页
三、经济法作为独立部门法的本质属性研究第32-42页
 (一) 在经济法的发展历程中追寻经济法的本质第32-33页
 (二) 经济法作为独立部门法的本质的归结第33-42页
  1、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第34-37页
   (1) 经济法与传统部门法的本位之辨第34页
   (2) 经济法与社会法的本位之辨第34-36页
   (3) 经济法社会本位的完整内涵第36-37页
  2、经济法是利益和资源分配法第37-39页
   (1) 经济法作为分配法的分配内容:利益分配和资源分配第37页
   (2) 合理分配的基本原则: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防止贫富两极严重分化第37-39页
  3、经济法是经济发展法第39-42页
   (1) “经济发展法”作为本质的比较优势第39-40页
   (2) 可持续发展法的内涵诠释第40-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书目第43-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犬洋葱中毒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以水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