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22页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1.酵母双杂交 | 第9-15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9-10页 |
·酵母双杂交的特点与优点 | 第10-11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局限性和改进 | 第11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发展 | 第11-15页 |
2.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病毒学中的应用 | 第15-19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病毒粒体分子结构和装配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病毒核酸复制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病毒介体传播的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病毒运动模式中的应用 | 第17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病毒致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病毒编码蛋白联系图谱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页 |
·确定病毒蛋白与宿主受体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 第17-18页 |
·确定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特定区域 | 第18页 |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3.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构建酵母表达载体 | 第22-32页 |
1.材料 | 第22页 |
·菌种 | 第22页 |
·试剂 | 第22页 |
2.方法 | 第22-27页 |
·PCR扩增 | 第22-23页 |
·制备外源基因 | 第23-25页 |
·制备载体 | 第25页 |
·连接、转化、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5-27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pGBKT7-BYDV-GAV-MP载体的构建 | 第27-28页 |
·BYDV-GAV-MP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 第28页 |
·BYDV-GAV-MP基因的克隆和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 第28-29页 |
·BYDV-GPV-CP(MP)基因的克隆和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 第29页 |
·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29-31页 |
4.小结与讨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酵母双杂交筛选与诱饵蛋白互作的短肽 | 第32-48页 |
1.材料 | 第32页 |
·菌种 | 第32页 |
·试剂 | 第32页 |
2.方法 | 第32-38页 |
·随机肽库pGAD GH-RP的滴度测定 | 第32页 |
·扩增pGBK T7-GPV-MP和购买的随机肽库 | 第32-34页 |
·酵母菌株CG1945的表现型鉴定 | 第34-35页 |
·酵母感受态的制备 | 第35页 |
·酵母共转化 | 第35-36页 |
·β-半乳糖苷酶分析 | 第36-37页 |
·扩增并从酵母中提取质粒DNA | 第37-38页 |
·检测短肽和pGBKT7-GPV-CP及pGBKT7-GAV-MP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38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38-47页 |
·操作流程 | 第38页 |
·酵母表现型的确认 | 第38-39页 |
·随机肽库pGAD GH-RP的滴度 | 第39页 |
·随机肽库和pGBK T7-GPV-MP扩增结果 | 第39-40页 |
·酵母共转化及β-半乳糖苷酶分析结果 | 第40-41页 |
·再次共转化及重新确认结果 | 第41-43页 |
·对获得的短肽测序、分析结果 | 第43-47页 |
·筛选到的短肽和pGBKT7-GPV-CP及pGBKT7-GAV-MP相互作用的检测结果 | 第47页 |
4.小结与讨论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主要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