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刑事和解理论在西方社会的发展评介 | 第8-14页 |
一、刑事和解理论的产生背景 | 第8-9页 |
二、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基础及简评 | 第9-14页 |
(一) 平衡理论(Equity Theory) | 第10-11页 |
(二) 叙说理论(Narrative Theory) | 第11-12页 |
(三) 恢复正义理论(Restorative Justice Theory)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有关刑事和解的刑事司法理念及价值评价 | 第14-25页 |
一、刑事和解中的刑事司法理念 | 第14-20页 |
(一) 现代诉讼价值导向发展的方向——个体自治 | 第14-15页 |
(二) 公法行为的契约化 | 第15-16页 |
(三) 诉讼证明的相对性 | 第16-17页 |
(四) 诉讼分流的趋势 | 第17-18页 |
(五) 行刑社会化观念 | 第18-19页 |
(六) 刑罚的谦抑性——非刑罚化 | 第19-20页 |
二、刑事和解的价值分析 | 第20-25页 |
(一) 正义价值 | 第20-22页 |
(二) 效率价值 | 第22-23页 |
(三) 瑕疵问题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西方及我国有关刑事和解的实践 | 第25-36页 |
一、和解模式 | 第25-30页 |
(一) 模式的分类 | 第25-26页 |
(二) 西方国家的典型实践 | 第26-29页 |
(三) 刑事和解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二、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类似和解实践 | 第30-32页 |
三、对我国法律文化背景的分析 | 第32-36页 |
第四章 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构建 | 第36-49页 |
一、侦查程序中的刑事和解 | 第36-42页 |
二、起诉程序中的刑事和解 | 第42-45页 |
三、审判程序中的刑事和解 | 第45-49页 |
(一) 自诉和解问题 | 第45-46页 |
(二) 公诉案件的和解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