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集体谈判权的基本特征和内容 | 第8-24页 |
(一) 集体谈判权的含义、基本特征、历史发展 | 第8-15页 |
(二) 集体谈判权的意义 | 第15-18页 |
(三) 集体谈判的主体 | 第18-21页 |
(四) 集体谈判权的内容 | 第21-24页 |
二、集体谈判权保障之一—罢工权的行使 | 第24-28页 |
(一) 罢工权的主体 | 第24页 |
(二) 罢工权行使的程序 | 第24-25页 |
(三) 罢工权的限制 | 第25-28页 |
三、集体谈判权保障之二—集体合同效力的确认 | 第28-32页 |
(一) 集体合同的范围效力 | 第28-30页 |
(二) 集体合同的效力形式 | 第30-32页 |
四、集体谈判权保障之三—不当劳动行为的禁止 | 第32-35页 |
(一) 雇主对工会代表权的妨害行为 | 第32-34页 |
(二) 工会行使代表权的不当行为 | 第34-35页 |
五、我国现行法律对职工集体谈判权的保护及其完善 | 第35-40页 |
(一) 立法层面的局限 | 第36页 |
(二) 其他方面的局限 | 第36-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