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 第10-14页 |
| (一) 从转变经营机制到产权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 | 第10页 |
| (二) 从国有资产流失看产权改革的命运 | 第10-12页 |
| (三)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国有资产管理思路表明产权改革仍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 第12-14页 |
| 二、职工持股及管理层收购对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第14-22页 |
| (一) 职工持股理论的产生及美国企业产权改革的启示 | 第14-18页 |
| (二) 我国职工持股及管理层收购成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重要途径 | 第18-22页 |
| 三、我国职工持股改制及管理层收购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31页 |
| (一) 理论认识上存在重大分歧,导致改革试点止步不前 | 第22页 |
| (二) 改制缺乏统一的法律依据,相应的制度建设基本上处于政策和地方规定层次 | 第22-23页 |
| (三) 一些试点企业的出发点在于集资,而非建制转机 | 第23页 |
| (四) 各地对试点企业的行业、所有制性质和经营状况有不同的限制 | 第23-24页 |
| (五) 改制中的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问题 | 第24页 |
| (六) 职工持股和管理层收购持股载体问题 | 第24-25页 |
| (七) 购股资金来源问题 | 第25-26页 |
| (八) 改制中劳动关系处理问题 | 第26-27页 |
| (九) 集团整体改制法律问题 | 第27页 |
| (十) 改制企业的股权设置与员工股权管理问题 | 第27-29页 |
| (十一) 从职工持股至管理层收购 | 第29-31页 |
| 四、规范职工持股改制和管理层收购的若干设想 | 第31-40页 |
| (一) 立足国情,从宏观战略角度深化认识职工持股改制和管理层收购对国企产权改革的现实意义 | 第31页 |
| (二) 设立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专项资金 | 第31页 |
| (三) 建立起“改制转机,加强管理”的辅导和监督机制,引导试点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 第31-32页 |
| (四) 取消对试点企业的行业、所有制性质和经营效益限制 | 第32页 |
| (五) 提供税收和融资政策支持,简化改制手续,切实推动职工持股改制 | 第32-33页 |
| (六) 通过“分类综合调整”的立法模式,逐步建立国有企业改制的法律规制 | 第33-34页 |
| (七) 未来国有企业立法改革与公司法修改的协调 | 第34-35页 |
| (八) 依据《信托法》规范改制持股方式 | 第35-37页 |
| (九) 推广投资公司模式,创造条件让职工直接持股 | 第37页 |
| (十) 职工股股权转让由禁止到限制 | 第37-38页 |
| (十一) 大型企业集团在确定改制方案时有必要先对集团的战略目标、业务前景及组织体制进行评估,在进行相应的结构调整后再推进改制 | 第38页 |
| (十二) 实现从职工持股到管理层收购的过渡 | 第38-40页 |
| 五、我国职工持股改制和管理层收购展望 | 第40-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