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需求理论的演进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四、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早期的保险需求思想 | 第15-20页 |
第一节 斯密、马歇尔和奈特的保险需求思想 | 第15-17页 |
一、斯密的保险需求思想 | 第15-16页 |
二、马歇尔的保险需求思想 | 第16-17页 |
三、奈特的保险需求思想 | 第17页 |
第二节 休伯纳的人寿保险需求思想 | 第17-18页 |
第三节 马斯洛的保险需求思想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现代保险需求理论的演进Ⅰ:微观视角 | 第20-43页 |
第一节 最优保险理论的建立 | 第20-25页 |
一、阿罗的贡献 | 第20-21页 |
二、莫森和史密斯的贡献 | 第21-25页 |
第二节 最优保险理论的发展 | 第25-40页 |
一、莫菲特的贡献 | 第26-28页 |
二、特恩布尔的贡献 | 第28-31页 |
三、多尔蒂和施莱辛格的贡献之一 | 第31-34页 |
四、多尔蒂和施莱辛格的贡献之二 | 第34-35页 |
五、拉辛以及布里斯和隆伯格的贡献 | 第35-39页 |
六、最优保险理论的新发展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最优保险理论的评价和思考 | 第40-43页 |
第三章 现代保险需求理论的演进Ⅱ:宏观视角 | 第43-57页 |
第一节 人寿保险需求理论的建立 | 第43-48页 |
一、雅瑞的模型 | 第43-47页 |
二、雅瑞的结论 | 第47-48页 |
第二节 人寿保险需求理论的发展 | 第48-55页 |
一、费希尔的贡献 | 第48-50页 |
二、比萨利茨的贡献 | 第50-52页 |
三、卡尔尼和泽尔卡的贡献 | 第52-54页 |
四、刘易斯的贡献 | 第54-55页 |
第三节 人寿保险需求理论的评价和思考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