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1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36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 第18-26页 |
| ·感光导电体 | 第19-21页 |
| ·太阳能转换 | 第21-22页 |
| ·光致电子转移和电荷分离体系 | 第22-25页 |
| ·光分子器件 | 第25-26页 |
| ·薄膜的制备及修饰 | 第26-33页 |
| ·自组装膜技术 | 第26-29页 |
| ·LB膜技术 | 第29-30页 |
| ·真空镀膜技术 | 第30-31页 |
| ·有机分子束外延技术 | 第31-32页 |
| ·旋涂膜 | 第32-33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3-35页 |
| ·各章内容安排 | 第35-36页 |
| 第2章 苝系染料的合成及其性质表征 | 第36-53页 |
| ·引言 | 第36-41页 |
| ·苝系染料的合成方法 | 第37-39页 |
| ·合成反应机理 | 第39页 |
| ·苝四酸二酰亚胺基本性质 | 第39-4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 ·实验试剂 | 第41-42页 |
| ·苝-二(氨基乙酸)-二酰亚胺的制备 | 第42页 |
| ·苝-二(氨基苯甲酸)-二酰亚胺的制备 | 第42页 |
| ·本实验所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式 | 第42-43页 |
| ·结构表征 | 第43-47页 |
| ·元素分析 | 第43-45页 |
| ·电子光谱表征 | 第45-46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6-47页 |
| ·性质表征 | 第47-52页 |
| ·物理性质 | 第47页 |
| ·热稳定性研究 | 第47-48页 |
| ·有机材料的能带结构参数的确定 | 第48-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3章 苝系染料组装到ITO电极上薄膜的光电性质研究 | 第53-63页 |
| ·引言 | 第53-55页 |
| ·薄膜电极的制备 | 第55-56页 |
| ·ITO导电玻璃的洗涤 | 第55页 |
| ·自组装膜的制备 | 第55-56页 |
| ·仪器及分析方法 | 第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 ·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 第56-57页 |
| ·极化曲线 | 第57-58页 |
| ·循环伏安 | 第58-61页 |
| ·瞬态光电流工作谱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4章 苝系双亚胺化合物敏化二氧化钛纳米晶薄膜电极的光电性能研究 | 第63-95页 |
| ·引言 | 第63-75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64-65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动力学过程 | 第65-66页 |
| ·敏化二氧化钛电极光电转换效率(IPCE) | 第66页 |
| ·引入纳米晶TiO_2薄膜的意义 | 第66-67页 |
| ·TiO_2薄膜制备方法 | 第67-71页 |
| ·染料敏化剂的要求与选择 | 第71-72页 |
| ·表面键合作用对光电转化的影响 | 第72-73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电子传输机理 | 第73-75页 |
| ·实验部分 | 第75-78页 |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75-77页 |
| ·二氧化钛薄膜电极的制备 | 第77-78页 |
| ·染料敏化纳米晶TiO_2薄膜电极的制备 | 第78页 |
| ·二氧化钛薄膜电极的性能测试及表征 | 第78-84页 |
| ·pH值对二氧化钛薄膜的晶型的影响 | 第79-80页 |
| ·水热时间对二氧化钛晶型的影响 | 第80-81页 |
| ·焙烧对二氧化钛晶型的影响 | 第81页 |
| ·水热温度对二氧化钛晶型的影响 | 第81-83页 |
| ·二氧化钛薄膜电极的形貌 | 第83-84页 |
| ·染料敏化二氧化钛薄膜电极的性能测试及表征 | 第84-94页 |
| ·吸收光谱 | 第84-86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86-88页 |
| ·极化曲线的研究 | 第88-90页 |
| ·瞬态光电流工作谱 | 第90-91页 |
| ·光电流工作谱及表面光电压谱 | 第91-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第5章 以金属离子为桥联的染料敏化二氧化钛纳米晶自组装薄膜电极的光电性质研究 | 第95-110页 |
| ·引言 | 第95页 |
| ·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极的制备 | 第95页 |
| ·不同金属桥联的染料敏化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极的制备 | 第95-96页 |
| ·不同中心离子对自足装敏化薄膜电极的光电性质影响 | 第96-105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96-97页 |
| ·红外光谱 | 第97-100页 |
| ·光电流作用谱 | 第100-101页 |
| ·循环伏安 | 第101-105页 |
| ·金属离子桥联染料交错敏化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极的测定 | 第105-108页 |
| ·电极的制备 | 第106页 |
| ·紫外可见光谱 | 第106-107页 |
| ·光电流作用谱 | 第107-10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 结论 | 第110-11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111-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22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122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