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勘测论文--观测论文

建筑物变形观测系统建立与实施

第一章 建筑物变形测量概述第1-14页
 1.1 变形观测的目的及意义第9-11页
 1.2 建筑物变形测量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第11-12页
  1.2.1 变形测量现状第11页
  1.2.2 变形测量发展方向第11-12页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变形观测系统的布设第14-27页
 2.1 变形观测的必要精度第14-18页
  2.1.1 确定变形观测必要精度的基本原则第15页
  2.1.2 分析变形观测的必要精度第15-18页
 2.2 变形观测的频率第18-20页
 2.3 变形观测点的布设第20-23页
  2.3.1 布设原则第20-21页
  2.3.2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变形观测点的布设第21-22页
  2.3.3 混凝土重力坝观测点的布设第22-23页
  2.3.4 土石坝变形观测点的布设第23页
 2.4 基准点及工作基点的布设第23-25页
  2.4.1 基准点的布设第23-24页
  2.4.2 工作基点的布设第24-25页
 2.5 系统设计内容及说明书的编制第25-27页
第三章 建筑物变形观测基本内容及方法第27-39页
 3.1 垂直位移观测第27-33页
  3.1.1 观测系统的布设第27页
  3.1.2 沉陷观测第27-30页
  3.1.3 倾斜观测第30-33页
 3.2 水平位移观测第33-39页
  3.2.1 基准线法测定水平位移第33-35页
  3.2.2 导线法测定水平位移第35-39页
第四章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及变形分析第39-53页
 4.1 变形观测数据信息的整理与变形内容的分析第39-41页
  4.1.1 变形观测资料整理的内容第39-40页
  4.1.2 变形分析的内容第40-41页
 4.2 监测网变形分析方法第41-43页
  4.2.1 参考网点稳定性分析第41-42页
  4.2.2 不稳定点位移量的计算第42-43页
 4.3 变形物理解释的方法第43-53页
  4.3.1 多元线性回归第43-46页
  4.3.2 非线性回归第46-47页
  4.3.3 灰色系统理论第47-53页
第五章 以大亚湾核电站为例讨论变形观测实施过程第53-61页
 5.1 工程概况第53页
 5.2 基准点的检核第53-54页
 5.3 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第54-55页
 5.4 变形观测中的几种模型的比较与精度分析第55-61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价值观的制度性整合--善的安排与设计
下一篇: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解调信号的实时采集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