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1 研究背景与现实的需求 | 第8-9页 |
2 稻田深灌蓄水试验研究慨述 | 第9-14页 |
·水稻深灌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水稻深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稻田深灌的效应研究 | 第12-13页 |
·结论 | 第13-14页 |
3 洪涝灾害治理研究慨述 | 第14-17页 |
·研究思路和治理策略转变 | 第14页 |
·对洪水的认识从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转变 | 第14页 |
·灾害管理思想方面引入“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概念 | 第14-15页 |
·农业减灾和防灾理论和技术获得新的发展 | 第15页 |
·稻田生态系统的防洪抗旱功能开发研究,有创新性进展 | 第15页 |
·稻田生态系统在抗洪抗旱功能有待定量化研究,潜力巨大 | 第15页 |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农业灾害研究的结合成为新方向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研究目的、内容与试验设计 | 第17-26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2 试验地点及其区域概况 | 第17-21页 |
·试验地点 | 第17-18页 |
·区域地理位置及地质与地貌 | 第18页 |
·区域气候与水文 | 第18-20页 |
·区内社会和经济概况 | 第20-21页 |
3 试验研究内容 | 第21页 |
4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1-24页 |
·小区设置 | 第21-22页 |
·微区设置 | 第22-24页 |
·试验小区与微区田间布局 | 第24页 |
5 测量时间和测定项目 | 第24-25页 |
·微区测定时间和内容 | 第24-25页 |
·测量小区时间和内容 | 第25页 |
6 试验时间和期限选择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微区试验分析 | 第26-34页 |
1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2 结果 | 第26-32页 |
·总的耗水量比较 | 第26-27页 |
·处理I的耗水量分析 | 第27-28页 |
·处理II的耗水量分析 | 第28-29页 |
·处理III的耗水量分析 | 第29-30页 |
·处理IV的耗水量分析 | 第30-31页 |
·生育期对田间耗水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 讨论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小区试验分析 | 第34-37页 |
1 试验方法 | 第34页 |
2 结果 | 第34-37页 |
·小区试验耗水量分析 | 第34-35页 |
·产量分析 | 第35页 |
·深水灌溉的抗旱能力分析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7-39页 |
1 温度是影响田间耗水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 第37页 |
2 晚稻中早期深水灌溉将增加水分渗漏量 | 第37页 |
3 晚稻中早期深水灌溉将减少水分蒸发量 | 第37页 |
4 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总耗水量基本维持平衡 | 第37-38页 |
5 晚稻中早期深水灌溉加上防渗漏处理,可达到一定的节水目的 | 第38页 |
6 晚稻中早期深水灌溉不会对水稻产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 第38页 |
7 晚稻中早期深水灌溉有利于抵抗当地秋季的季节性干旱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