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认定--以吴英案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吴英案简介 | 第9-10页 |
三、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集资诈骗罪概述 | 第13-15页 |
第一节 集资诈骗的产生 | 第13页 |
第二节 集资诈骗罪的立法沿革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从集资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分析吴英案 | 第15-25页 |
第一节 集资诈骗罪的客观方面 | 第15-18页 |
一、关于诈骗方法 | 第15-16页 |
二、关于非法集资 | 第16-17页 |
三、关于数额较大 | 第17-18页 |
第二节 集资诈骗罪的犯罪主体 | 第18-21页 |
一、自然人和单位主体的区分 | 第18-20页 |
二、金融机构能否成为本罪主体 | 第20-21页 |
第三节 集资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 第21-25页 |
一、对“故意”的理解 | 第21-22页 |
二、对“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理解和认定 | 第22-25页 |
第三章 集资诈骗罪罪与非罪、与其他罪的界限 | 第25-31页 |
第一节 集资诈骗罪与其他罪的界限 | 第25-27页 |
一、集资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的界限 | 第25-26页 |
二、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 | 第26页 |
三、集资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界限 | 第26-27页 |
第二节 集资诈骗罪罪与非罪的界定 | 第27-31页 |
一、集资诈骗罪与集资借贷纠纷的界限 | 第27-28页 |
二、集资诈骗罪与民间借贷纠纷的界限 | 第28-31页 |
第四章 集资诈骗罪的罪数问题 | 第31-35页 |
第一节 处断的一罪——牵连犯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想象竞合犯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数罪的认定 | 第33-3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致谢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