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传播媒介论文

网络公共领域:理想国与乌托邦之争--以“怀德门”事件为例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第1-10页
引言第10-13页
上篇第13-27页
 一、文献综述第13-18页
  (一) 文献探讨说明第13-14页
  (二) 西方关于网络空间的研究第14-15页
  (三) 港台关于网络空间的研究第15-16页
  (四) 国内关于公共空间的研究第16-18页
 二、公共领域理论溯源第18-25页
  (一) 公共领域理论热的兴起第18页
  (二) 公共领域理论提出第18-19页
  (三) 公共领域内涵与理解第19-21页
  (四) 公共领域结构转型与式微第21-23页
  (五) 理想公共领域模型及条件第23-25页
 三、网络:新型公共领域的提出第25-27页
下篇第27-54页
 一、“怀德门”事件与网络论坛:一个个案分析第27-45页
  (一) “怀德门”事件回顾第27-28页
  (二) 研究方法说明第28-30页
  (三) 统计信息评述第30-42页
  (四) 考察发现第42-45页
 二、公共领域与网络技术冷思考第45-50页
  (一) “理性”反思与客观认识第45-46页
  (二) 知识分子与网络的思考第46-48页
  (三) 共识与多元第48-50页
 三、公共领域构筑瓶颈第50-54页
  (一) 数字鸿沟第50-52页
  (二) 传播软力量的缺失第52-54页
结论第54-55页
附录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共发表的论文第60-61页
后记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闻报道中女性的“刻板印象”与话语困境--两类新闻报道的叙事学分析
下一篇:论我国广告中性别权力关系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