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一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第7-16页 |
| 一、货币政策有效性及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原理 | 第7-11页 |
| (一) 利率渠道 | 第7-8页 |
| (二) 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 | 第8-9页 |
| (三) 信用渠道 | 第9-11页 |
| 二、各种货币传导渠道存在性与有效性的争论 | 第11-16页 |
| (一) 货币渠道存在的缺陷 | 第11-12页 |
| (二) 对银行贷款渠道存在与有效性的争论 | 第12-14页 |
| (三) 关于资产负债表渠道的论证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现状 | 第16-30页 |
| 一、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 第16-17页 |
| 二、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 第17-18页 |
| 三、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 第18-20页 |
| 四、中国货币政策工具 | 第20-26页 |
| (一) 公开市场操作 | 第20-22页 |
| (二) 利率 | 第22-24页 |
| (三)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第24-26页 |
| 五、中国货币政策传到机制现状 | 第26-30页 |
| (一)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演变 | 第26-27页 |
| (二)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非有效性的表现 | 第27-30页 |
| 第三章 当前影响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30-53页 |
| 一、货币政策有效的条件 | 第30-31页 |
| 二、货币政策微效的原因 | 第31-53页 |
| (一) 中央银行层面上的障碍 | 第31-39页 |
| (二) 金融市场层面上的障碍 | 第39-49页 |
| (三)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层面上的障碍 | 第49-51页 |
| (四) 微观经济主体层面上的传导障碍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中国货币政策前瞻 | 第53-73页 |
| 一、完善货币政策各项目标的政策建议 | 第53-54页 |
|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中央银行间接调控机制 | 第54-57页 |
| (一) 利率市场化改革步骤 | 第54页 |
| (二) 尽快统一分割着的不同市场的利率 | 第54-57页 |
| 三、加快外汇市场改革发展,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 第57-61页 |
| (一) 加快强制结售汇体制的转变,逐步放开资本项下的资本流出管制,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 第57-59页 |
| (二) 加快银行间外汇市场前发展 | 第59-61页 |
| 四、加快货币市场建设,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61-65页 |
| (一) 增强我国货币市场效率,解决货币市场参与者、市场构成和市场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第61-62页 |
| (二) 货币市场正在迅速发展 | 第62-65页 |
| 五、超常规发展债券市场,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65-68页 |
| (一) 从品种上说,重点要发展的是公司债、国债和各种抵押贷款债 | 第65-67页 |
| (二) 债券衍生产品的发展将会提速 | 第67-68页 |
| 六、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股票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8-70页 |
| 七、对商业银行改革的政策建议 | 第70-71页 |
| 八、对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 第71-72页 |
| 九、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
| 后记 | 第74-76页 |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76页 |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