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第1-11页 |
1. 对地下经济研究的述评 | 第11-17页 |
·93SNA中的地下经济范畴 | 第11-13页 |
·理论界对地下经济范畴 | 第13-17页 |
2. 地下经济产生的原因与研究的意义 | 第17-28页 |
·地下经济产生的原因 | 第17-19页 |
·税收负担 | 第17-18页 |
·劳动力市场监管程度 | 第18页 |
·社会转移支付 | 第18页 |
·经济体制的缺陷、政府部门对社会经济活动过多的约束 | 第18-19页 |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过快 | 第19页 |
·公共服务质量 | 第19页 |
·地下经济的研究对国民经济核算及宏观经济有关方面的意义 | 第19-24页 |
·地下经济与国民核算 | 第20-21页 |
·地下经济与税收 | 第21-22页 |
·地下经济与收入分配 | 第22-23页 |
·地下经济与市场需求 | 第23-24页 |
·地下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对供给的影响 | 第24页 |
·某些地下经济的积极作用 | 第24-25页 |
·地下经济的消极作用 | 第25-28页 |
·地下经济使国家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 第25页 |
·误导效应:导致宏观经济决策的失误 | 第25页 |
·损害了公开经济的发展 | 第25-26页 |
·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与资源浪费 | 第26页 |
·加剧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 第26-27页 |
·腐蚀了国家政权,毒化了社会风气 | 第27-28页 |
3. 地下经济的测度方法及综合评价 | 第28-42页 |
·测度地下经济的货币方法 | 第28-36页 |
·通货比率法 | 第28-31页 |
·改变的货币比率法 | 第31-33页 |
·交易法 | 第33-36页 |
·非货币方法 | 第36-39页 |
·收入和支出差异法 | 第36-38页 |
·劳动力参与率差异法 | 第38-39页 |
·各种测度方法的缺陷 | 第39-42页 |
·通货比率法存在的缺陷 | 第39-40页 |
·交易法存在的缺陷 | 第40页 |
·劳动力参与差异法的缺陷 | 第40-42页 |
4. 抑制地下经济的对策 | 第42-46页 |
·以法律手段抑制地下经济的发展 | 第43-44页 |
·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 | 第44页 |
·使月光下的活动变成阳光下的职业 | 第44页 |
·加强教育和舆论宣传 | 第44-45页 |
·以行政手段抑制地下经济发展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49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