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9页 |
·研究基础 | 第9-12页 |
·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应用 | 第10-12页 |
·纳米材料的化学性质 | 第12页 |
·课题背景 | 第12-17页 |
·硫化锌的性质 | 第12-13页 |
·硫化锌的晶体结构 | 第13-14页 |
·纳米硫化锌的制备 | 第14-16页 |
·硫化锌的应用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2 乳液法制备纳米硫化锌 | 第19-37页 |
·乳液法制备纳米硫化锌流程图 | 第19页 |
·乳液体系的建立 | 第19-21页 |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第20-21页 |
·油水比的选择 | 第21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1-23页 |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实验部分 | 第22-23页 |
·样品测试 | 第23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3-35页 |
·以ZnCl_2与Na_2S_2O_3为反应物制备ZnS | 第23-30页 |
·以ZnCl_2与TAA为反应物制备ZnS | 第30-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3 微乳液体系的建立 | 第37-48页 |
·微乳液概述 | 第37页 |
·乳状液、胶团溶液、微乳液三种体系的比较 | 第37-39页 |
·乳状液 | 第37-38页 |
·胶团溶液 | 第38页 |
·微乳液 | 第38-39页 |
·微乳液的形成机理 | 第39-40页 |
·微乳液中纳米微粒的形成机理 | 第40-41页 |
·微乳液体系的建立 | 第41-43页 |
·油相的选择 | 第41-42页 |
·表面活性剂选择 | 第42页 |
·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第42页 |
·三元体系的微乳相图 | 第42-43页 |
·微乳组分构成 | 第43页 |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实验力祛 | 第44-47页 |
·实验测定溶水量 | 第44页 |
·电导率法测溶水量 | 第44-46页 |
·实验确定助表面活性剂用量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4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硫化锌 | 第48-54页 |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硫化锌流程图 | 第48页 |
·实验试剂 | 第48-49页 |
·实验仪器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样品测试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3页 |
·ZnCl_2与Na_2S.9H_2O为原料所制备的微粒的AFM图 | 第49-51页 |
·ZnCl_2与TAA为原料所制备的微粒的AFM图 | 第51页 |
·影响粒径因素分析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5 样品表征结果与分析 | 第54-68页 |
·样品表征流程图 | 第54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4-56页 |
·差热-热重分析 | 第56-60页 |
·硫化锌热稳定性的动力学数据测定及分析 | 第58-59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9-60页 |
·ZnS的光谱分析 | 第60-66页 |
·ZnS的发光现象 | 第60-62页 |
·紫外可见吸收 | 第62-63页 |
·光致荧光光谱(PL)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6 结束语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