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 第1-90页 |
第一章 免疫佐剂研究概况 | 第17-32页 |
·免疫佐剂类型及作用机理研究 | 第18-26页 |
·免疫佐剂的类型 | 第18-19页 |
·佐剂活性及作用机理 | 第19-26页 |
·佐剂活性 | 第19页 |
·佐剂作用方式 | 第19-20页 |
·佐剂作用机理 | 第20-26页 |
·部分类型免疫佐剂的研究概述 | 第26-29页 |
·盐类佐剂 | 第26页 |
·油乳佐剂 | 第26-27页 |
·微生物及微生物来源的佐剂 | 第27页 |
·脂质体作为佐剂 | 第27页 |
·蜂胶的佐剂作用 | 第27-28页 |
·植物来源的佐剂 | 第28页 |
·中药免疫佐剂 | 第28页 |
·人工合成佐剂 | 第28-29页 |
·微量元素、维生素佐剂 | 第29页 |
·细胞因子类免疫佐剂 | 第29页 |
·其他类型的免疫佐剂 | 第29页 |
·免疫佐剂的副作用和适应症 | 第29-30页 |
·免疫佐剂的副作用 | 第29-30页 |
·免疫佐剂的适应症 | 第30页 |
·免疫佐剂的临床应用前景 | 第30-32页 |
第二章 转移因子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第32-60页 |
·TF 研究简史 | 第32-33页 |
·TF 研究现状 | 第33-51页 |
·TF 的种类 | 第33-34页 |
·TF 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4-36页 |
·TF 的抗原特异性 | 第34页 |
·TF 是非抗原物质 | 第34页 |
·TF 的免疫学特性 | 第34-35页 |
·TF 转移细胞免疫能力和种属差异 | 第35页 |
·TF 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 | 第35-36页 |
·TF 的理化特性 | 第36-39页 |
·TF 的制备方法 | 第39-41页 |
·TF 的原料来源和供体的选择 | 第39页 |
·TF 制备方法 | 第39-41页 |
·TF 的质量标准 | 第41-42页 |
·TF 的活性测定 | 第42-43页 |
·TF 活性体内测定法 | 第42-43页 |
·TF 活性体外测定法 | 第43页 |
·TF 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 第43-48页 |
·TF 的功能 | 第43-46页 |
·TF 的作用机制 | 第46-48页 |
·TF 的剂型 | 第48页 |
·TF 的用量和用法研究 | 第48-49页 |
·TF 的适应症 | 第49-51页 |
·TF 在人医临床上的应用 | 第49-50页 |
·TF 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 第50-51页 |
·TF 的副作用 | 第51页 |
·TF 在兽医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 第51-60页 |
·不同动物TF 免疫活性研究 | 第52-55页 |
·猪TF 免疫活性的研究 | 第52-53页 |
·鸡TF 免疫活性的研究 | 第53-54页 |
·牛TF 免疫活性的研究 | 第54-55页 |
·其他动物TF 免疫活性的研究 | 第55页 |
·不同动物TF 在疾病防治方面的研究 | 第55-58页 |
·TF 在猪病防治方面的应用 | 第55-56页 |
·TF 在家禽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 | 第56-57页 |
·TF 在牛病防治方面的应用 | 第57-58页 |
·TF 在其他动物病防治方面的应用 | 第58页 |
·动物TF 在兽医领域研究前景 | 第58-60页 |
第三章 犬病毒病免疫防治研究进展 | 第60-86页 |
·犬机体免疫研究 | 第60-64页 |
·犬机体免疫功能特点 | 第60-61页 |
·新生幼犬的被动免疫特点 | 第61-64页 |
·3 种常见的犬病毒病免疫防治研究 | 第64-80页 |
·犬瘟热免疫预防研究 | 第64-72页 |
·流行病学 | 第64-65页 |
·发病机理 | 第65页 |
·机体免疫 | 第65-72页 |
·犬细小病毒病免疫预防研究 | 第72-76页 |
·流行病学 | 第72页 |
·发病机理 | 第72-73页 |
·机体免疫 | 第73-76页 |
·犬传染性肝炎免疫预防研究 | 第76-80页 |
·流行病学 | 第77页 |
·发病机理 | 第77页 |
·机体免疫 | 第77-80页 |
·犬病毒病免疫预防失败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 第80-86页 |
·免疫预防失败原因分析 | 第80-84页 |
·年龄因素 | 第80-81页 |
·遗传因素 | 第81页 |
·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 | 第81-82页 |
·潜在性感染 | 第82页 |
·诱发感染的影响 | 第82页 |
·多联苗的使用 | 第82-83页 |
·异毒株的出现 | 第83页 |
·药物因素 | 第83页 |
·免疫次数不够或免疫剂量不足 | 第83-84页 |
·免疫注射的时间间隔不当 | 第84页 |
·营养条件的影响 | 第84页 |
·其他因素 | 第84页 |
·免疫失败应对策略 | 第84-86页 |
第四章 免疫增强剂在犬病毒病防治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 第86-90页 |
·免疫增强剂在犬病防治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6-87页 |
·免疫增强剂在犬病防治研究及应用方面的依据 | 第87-90页 |
试验研究 | 第90-143页 |
第五章 猪、犬脾TF 的提取及理化性质和部分生物学特性测定 | 第90-9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0-92页 |
·材料 | 第90-91页 |
·试验材料 | 第90页 |
·试验动物 | 第90页 |
·主要试验试剂 | 第9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90-91页 |
·方法 | 第91-92页 |
·猪、犬脾TF 的提取方法 | 第91页 |
·猪、犬脾TF 理化性质分析内容及方法 | 第91页 |
·猪、犬脾TF 生物学特性检验内容及方法 | 第91-92页 |
·猪、犬脾TF 活性分析内容及方法 | 第92页 |
·结果 | 第92-94页 |
·理化性质 | 第92-94页 |
·性状 | 第92页 |
·化学分析结果 | 第92页 |
·紫外光谱分析结果 | 第92-93页 |
·透析液有关成分含量 | 第93页 |
·氨基酸组分测定结果 | 第93-94页 |
·生物学特性检验 | 第94页 |
·无菌检验 | 第94页 |
·安全试验 | 第94页 |
·过敏试验 | 第94页 |
·热原试验 | 第94页 |
·抗原性检验 | 第94页 |
·活性分析 | 第94页 |
·讨论 | 第94-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六章 TF 对犬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97-10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7-99页 |
·材料 | 第97-99页 |
·试验动物 | 第97页 |
·试验试剂 | 第97-98页 |
·主要溶液 | 第9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98-99页 |
·方法 | 第99页 |
·犬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 | 第99页 |
·不同浓度的PHA-P、Con A、LPS 对犬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99页 |
·TF 对犬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的影响测定 | 第99页 |
·结果 | 第99-104页 |
·不同浓度的PHA-P、Con A、LPS 对犬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99-102页 |
·不同浓度的PHA-P 对犬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99-100页 |
·不同浓度的ConA 对犬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不同浓度的LPS 对犬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TF 对犬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TF 对正常犬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体内注射猪TF 后不同因素对犬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讨论 | 第104-105页 |
·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七章 TF 对犬外周血T 细胞亚群的影响 | 第107-1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7-110页 |
·材料 | 第107-109页 |
·试验动物 | 第107-108页 |
·试验试剂 | 第108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108-10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09页 |
·方法 | 第109-110页 |
·动物试验 | 第109页 |
·直接标记法测定T 细胞亚群 | 第109-110页 |
·淋巴细胞数测定 | 第110页 |
·结果 | 第110-113页 |
·注射TF 后犬的T 细胞数量测定结果 | 第110-111页 |
·注射TF 后犬的T 细胞亚群测定结果 | 第111-113页 |
·注射猪TF 后犬的T 细胞亚群变化测定结果 | 第111-112页 |
·注射犬TF 后犬的T 细胞亚群变化测定结果 | 第112-113页 |
·讨论 | 第113-114页 |
·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八章 TF 对几种调控犬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 第115-1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5-117页 |
·材料 | 第115-117页 |
·试验动物 | 第115页 |
·试验试剂 | 第115-116页 |
·主要溶液 | 第11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16-117页 |
·方法 | 第117页 |
·注射TF | 第117页 |
·淋巴细胞培养 | 第117页 |
·细胞因子的测定 | 第117页 |
·细胞因子含量的计算 | 第117页 |
·结果 | 第117-126页 |
·注射TF 后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上清中IFN-γ含量的变化 | 第117-119页 |
·IFN-γ的标准曲线 | 第117-118页 |
·淋巴细胞上清中IFN-γ的含量 | 第118-119页 |
·注射TF 后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上清中IL-2 含量的变化 | 第119-122页 |
·IL-2 的标准曲线 | 第119-120页 |
·淋巴细胞上清中IL-2 的含量 | 第120-122页 |
·注射TF 后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上清中IL-12 含量的变化 | 第122-124页 |
·IL-12 的标准曲线 | 第122页 |
·犬淋巴细胞上清中IL-12 的含量 | 第122-124页 |
·注射TF 后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上清中IL-4 含量的变化 | 第124-126页 |
·IL-4 的标准曲线 | 第124页 |
·犬淋巴细胞上清中IL-4 的含量 | 第124-126页 |
·讨论 | 第126-127页 |
·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九章 TF 对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和吞噬杀菌活性的影响 | 第128-1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8-131页 |
·材料 | 第128-129页 |
·试验动物 | 第128页 |
·试验试剂 | 第128-129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12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29页 |
·方法 | 第129-131页 |
·猪TF 的配制 | 第129-130页 |
·大肠杆菌菌液的制备 | 第130页 |
·犬中性粒细胞悬液的制备 | 第130页 |
·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杀菌活性的最优条件选择 | 第130页 |
·猪TF 对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杀菌活性影响的测定 | 第130页 |
·统计分析 | 第130-131页 |
·结果 | 第131-134页 |
·试验因素最优组合的确定 | 第131页 |
·猪TF 影响杀菌活性的最佳浓度选择 | 第131-132页 |
·注射最佳浓度猪TF 对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杀菌活性的影响 | 第132-133页 |
·注射不同浓度猪TF 在不同时间对犬中性粒细胞杀菌活性的影响 | 第133页 |
·注射最佳浓度猪TF 在不同时间对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 | 第133-134页 |
·讨论 | 第134-135页 |
·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十章 猪TF 等联合治疗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 第136-1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6-138页 |
·材料 | 第136-137页 |
·猪脾TF | 第136页 |
·犬细小病毒强毒 | 第136页 |
·犬用五联血清 | 第136页 |
·犬细小病毒快速诊断试纸 | 第136-137页 |
·健康未免疫犬 | 第137页 |
·自然发病的免疫犬 | 第137页 |
·方法 | 第137-138页 |
·人工感染健康未免疫犬 | 第137页 |
·发病犬分组 | 第137页 |
·治疗药物与方法 | 第137-138页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38页 |
·结果 | 第138-140页 |
·人工感染发病的健康未免疫犬 | 第138页 |
·自然发病的免疫犬 | 第138-140页 |
·讨论 | 第140-142页 |
·小结 | 第142-143页 |
结论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7页 |
致谢 | 第157-159页 |
附件 | 第159-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