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决明清脂颗粒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
前言 | 第1-10页 |
1 概述 | 第10-21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临床用药需要 | 第10页 |
·市场需要 | 第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特色 | 第11页 |
·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中草药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中药方剂的研究 | 第12-13页 |
·处方中药物的研究概况 | 第13-20页 |
·决明子 | 第13-16页 |
·来源和功效 | 第13页 |
·化学成分 | 第13-14页 |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第14-15页 |
·主要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第15-16页 |
·山楂 | 第16-19页 |
·来源和功效 | 第16-17页 |
·化学成分 | 第17页 |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第17-18页 |
·主要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第18-19页 |
·菊花 | 第19-20页 |
·来源和功效 | 第19页 |
·化学成分 | 第19页 |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第19-20页 |
·主要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第20页 |
·项目来源 | 第20-21页 |
2 决明清脂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21-40页 |
·剂型的选择 | 第21页 |
·工艺路线的设计 | 第21-23页 |
·处方中药物的基本性质分析及提取方法的确定 | 第21页 |
·制备工艺路线的确定 | 第21-23页 |
·工艺条件的筛选 | 第23-38页 |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23页 |
·提取工艺研究 | 第23-32页 |
·醇提工艺研究 | 第23-28页 |
·水提工艺研究 | 第28-32页 |
·水提液除杂工艺研究 | 第32-35页 |
·分离除杂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32-33页 |
·水提液混合后总黄酮和干膏率的测定 | 第33页 |
·离心除杂工艺的筛选 | 第33-34页 |
·重复实验 | 第34-35页 |
·浓缩工艺研究 | 第35页 |
·干燥工艺研究 | 第35-36页 |
·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 第36-38页 |
·制粒辅料和工序的确定 | 第36页 |
·制粒工艺条件的筛选 | 第36-37页 |
·重复实验及整粒 | 第37-38页 |
·颗粒的物理性质研究 | 第38-40页 |
·性状 | 第38页 |
·堆密度 | 第38页 |
·休止角 | 第38页 |
·服用量计算 | 第38-39页 |
·总出膏率的测定 | 第38-39页 |
·每次服用量的计算 | 第39页 |
·包装材料选择 | 第39-40页 |
3 决明清脂颗粒原料(药材)和成品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40-47页 |
·制法及性状 | 第40页 |
·决明清脂颗粒的定性鉴别 | 第40-42页 |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40页 |
·决明子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 | 第40-41页 |
·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0-41页 |
·薄层色谱鉴别 | 第41页 |
·结果讨论 | 第41页 |
·山楂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 | 第41-42页 |
·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1-42页 |
·薄层色谱鉴别 | 第42页 |
·决明清脂颗粒的含量测定 | 第42-47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42页 |
·大黄酚的含量测定 | 第42-44页 |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第42页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42-43页 |
·供试品溶液制备 | 第43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43-44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44页 |
·加样回收率实验 | 第44页 |
·样品测定 | 第44页 |
·芦丁的含量测定 | 第44-47页 |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第44页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44-45页 |
·供试品溶液制备 | 第45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45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45-46页 |
·加样回收率实验 | 第46页 |
·样品测定 | 第46-47页 |
4 总结与讨论 | 第47-49页 |
·总结 | 第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