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路由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 1 综述 | 第1-12页 |
| 1.1 路由选择基本原理 | 第8-9页 |
| 1.2 最优化原理 | 第9-10页 |
| 1.3 路由选择算法设计目标 | 第10-12页 |
| 2 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 第12-52页 |
| 2.1 动态路由选择算法分类 | 第12页 |
| 2.2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 第12-24页 |
| 2.2.1 基本工作原理 | 第12-17页 |
| 2.2.2 距离向量选择算法流程 | 第17-18页 |
| 2.2.3 距离向量选择算法的缺陷及其优化方法 | 第18-24页 |
| 2.3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 第24-33页 |
| 2.3.1 基本工作原理 | 第24-26页 |
| 2.3.2 Dijstra算法及最短路径树 | 第26-28页 |
| 2.3.3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缺陷及其优化 | 第28-33页 |
| 2.4 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比较 | 第33-34页 |
| 2.5 分级路由选择 | 第34-36页 |
| 2.6 路由振荡及其解决办法 | 第36-45页 |
| 2.6.1 局部最优化原则引发的路由振荡 | 第36-38页 |
| 2.6.2 多路径权重路由选择 | 第38-45页 |
| 2.7 广播和组播路由选择 | 第45-52页 |
| 2.7.1 广播路由选择 | 第45-46页 |
| 2.7.2 组播路由选择 | 第46-52页 |
| 3 RIP和 OSPF | 第52-60页 |
| 3.1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RIP | 第52-55页 |
| 3.1.1 RIP报文格式 | 第52-53页 |
| 3.1.2 RIP编址约定 | 第53-54页 |
| 3.1.3 RIP报文的发送 | 第54页 |
| 3.1.4 RIP的演变 | 第54-55页 |
| 3.2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OSPF | 第55-60页 |
| 3.2.1 公共包头 | 第56-57页 |
| 3.2.2 Hello协议 | 第57-58页 |
| 3.2.3 扩散协议 | 第58-60页 |
| 4 路由算法仿真研究 | 第60-70页 |
| 4.1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仿真研究 | 第60-66页 |
| 4.2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仿真研究 | 第66-70页 |
| 结束语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 声明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附录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