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中国茶树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及其RAPD分析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 言第9-22页
 1 植物核心种质的研究进展第9-14页
   ·核心种质提出的背景第9页
   ·核心种质的概念及发展第9-11页
   ·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第11-13页
     ·数据的收集整理第11-12页
     ·种质资源的分组第12-13页
     ·核心样品的选择第13页
     ·核心样品的管理第13页
   ·核心种质的检验与评价第13-14页
 2 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意义第14-15页
 3 茶树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形态标记第15页
   ·细胞标记第15-16页
   ·生化(同工酶)标记第16页
   ·分子标记第16-17页
 4 分子标记技术及RAPD技术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第17-21页
   ·DNA分子标记技术第17-19页
   ·RAPD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第19-21页
     ·RAPD标记技术第19页
     ·RAPD标记在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第19-21页
 5 本研究的依据、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材料与方法第22-34页
 一、 中国茶树初选核心种质的构建第22-24页
  1 实验材料第22页
  2 方法第22-24页
   ·数据收集整理第22页
   ·数据分组第22-23页
   ·计算各组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第23页
   ·聚类方法的确定第23页
   ·取样方法第23页
   ·核心样品代表性检验第23-24页
     ·多样性指数的t检验第23页
     ·核心样品农艺性状的检验第23-24页
 二、 中国茶树初选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第24-34页
  1 植物材料第24-25页
   ·茶树种质材料第24页
   ·材料的预处理第24-25页
  2 仪器与试剂第25-26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5页
   ·主要试剂第25-26页
  3 方法第26-34页
   ·茶树叶片总基因组D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第26-29页
     ·基因组DNA提取第26-28页
     ·基因组DNA的检测第28-29页
     ·基因组DNA的纯化第29页
   ·茶树基因组DNA的PCR扩增第29-31页
     ·引物的选择第29-30页
     ·茶树RAPD反应系统和扩增程序的优化第30-31页
     ·引物的筛选第31页
   ·茶树品种遗传多样系的RAPD分析第31-34页
     ·反应体系的建立第31-32页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第32页
     ·RAPD电泳谱带的记录第32页
     ·RAPD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第32-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57页
 1 中国茶树初选核心种质的构建第34-38页
   ·各小组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第34-35页
   ·中国茶树核心样品的初步建立第35页
   ·茶树初选核心种质的代表性检验第35-38页
     ·多样性指数检验第35页
     ·初选核心收集品与总收集品10个性状的6个特征值比较第35-36页
     ·初选核心收集品与总收集品相比均值及标准差符合率第36-38页
 2 中国茶树初选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第38-57页
   ·茶树叶片总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8-39页
     ·紫外检测第38-39页
     ·电泳检测第39页
   ·RAPD扩增体系的优化第39-43页
     ·模板DAN用量对RAPD扩增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dNTPs用量对RAPD扩增效果的影响第40页
     ·Mg2+浓度对RAPD扩增效果的影响第40-41页
     ·引物浓度对RAPD扩增效果的影响第41页
     ·Taq酶含量对RAPD扩增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PCR热循环的反应参数对RAPD扩增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PCR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的确立第43页
   ·聚类结果第43-54页
   ·茶树初选核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第54-57页
讨  论第57-64页
 1 茶树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第57-59页
   ·核心种质的构建第57-58页
   ·核心种质代表性评价指标第58-59页
 2 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第59-63页
   ·茶树叶片基因组DNA的提纯第59-61页
   ·RAPD标记聚类分析与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第61-62页
   ·RAPD技术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第62-63页
 3 RAPD在核心种质构建中的应用第63-64页
结  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附  录A第73-74页
附  录B第74-76页
致  谢第76-77页
作者简介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β-葡萄糖醛酸酶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意义
下一篇:有机小分子在纳米氢氧化镍膜电极上催化氧化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