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α-Al2O3催化剂上甲烷水蒸汽重整本征动力学研究
| 符号说明 | 第1-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3页 |
| ·概述 | 第12-14页 |
| ·天然气及其利用 | 第12-13页 |
| ·天然气制合成气反应 | 第13-14页 |
| ·天然气制合成气工艺 | 第14页 |
| ·甲烷水蒸气重整(SRM) | 第14-30页 |
| ·蒸气重整工艺 | 第14-15页 |
| ·蒸气重整工艺条件 | 第15-16页 |
| ·蒸汽重整催化剂 | 第16-25页 |
| ·蒸汽重整反应机理和动力学 | 第25-30页 |
| ·甲烷部分氧化工艺(POM) | 第30-31页 |
| ·非催化部分氧化(NPOM) | 第30-31页 |
| ·催化部分氧化(POM) | 第31页 |
| ·催化部分氧化催化剂 | 第31页 |
| ·甲烷自热转化工艺(ARM) | 第31-32页 |
| ·其他多种组合的甲烷联合转化工艺 | 第32页 |
|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3页 |
| 第二章 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体系的热力学 | 第33-42页 |
| ·平衡常数的计算 | 第33-38页 |
| ·平衡组成的计算 | 第38-39页 |
| ·工艺条件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第39页 |
| ·析炭热力学 | 第39-41页 |
| ·平衡温距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定量分析方法及预实验 | 第42-49页 |
|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42页 |
|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42-43页 |
| ·实验装置 | 第43-44页 |
|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4-45页 |
| ·产物定性分析 | 第44页 |
| ·产物定量分析 | 第44-45页 |
| ·预备实验 | 第45-48页 |
| ·热电偶的校正 | 第45-46页 |
| ·双柱塞计量泵的标定 | 第46页 |
| ·反应器恒温区的测定 | 第46页 |
| ·质量流量计的校正 | 第46-48页 |
| ·反应系统气密性检验 | 第48页 |
| ·空白实验 | 第48页 |
| ·催化剂的装填 | 第48页 |
| ·实验设计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本征动力学实验 | 第49-57页 |
| ·气-固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步骤及本征动力学实质 | 第49页 |
| ·本征动力学实验反应器的选择 | 第49-51页 |
| ·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 第49-50页 |
| ·循环无梯度反应器 | 第50-51页 |
| ·内、外扩散影响的检验与消除方法 | 第51-52页 |
| ·外扩散影响的消除方法 | 第51页 |
| ·内扩散影响的消除方法 | 第51-52页 |
| ·本征动力学实验 | 第52-57页 |
| ·活塞流的判定 | 第52-53页 |
| ·催化剂及其预处理 | 第53页 |
| ·预备实验 | 第53-54页 |
| ·外扩散检验实验 | 第54页 |
| ·内扩散检验实验 | 第54-55页 |
| ·本征动力学实验条件 | 第55-56页 |
| ·实验数据的采集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本征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结果检验 | 第57-66页 |
| ·本征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7-61页 |
|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57-58页 |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58-59页 |
| ·选取本征动力学速率模型的形式及参数估计 | 第59-60页 |
| ·参数估计策略 | 第60-61页 |
|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61页 |
| ·动力学模型参数估计结果与检验 | 第61-66页 |
| ·动力学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 第61页 |
| ·动力学模型的检验 | 第61-64页 |
| ·讨论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附录I | 第70-71页 |
| 附录II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发表文章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