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实时事务调度与并发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2页 |
| 图表目录#ⅸ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实时事务调度与并发控制综述 | 第21-45页 |
| ·实时并发控制 | 第21-32页 |
| ·并发控制概述 | 第21-23页 |
| ·实时并发控制 | 第23-32页 |
| ·实时事务调度 | 第32-42页 |
| ·基于价值的事务调度 | 第34-36页 |
| ·基于准入的事务调度 | 第36-39页 |
| ·动态过载管理 | 第39-42页 |
| ·调度与时态一致性 | 第42页 |
| ·自适应的事务调度 | 第42-45页 |
| 第三章 实时事务处理与性能指标 | 第45-53页 |
| ·实时数据库系统模型 | 第45-46页 |
| ·实时事务模型 | 第46-51页 |
| ·实时事务的分类 | 第47-48页 |
| ·实时SQL事务模型 | 第48-50页 |
| ·混合实时事务模型 | 第50-51页 |
| ·性能指标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硬实时事务的并发控制协议 | 第53-74页 |
| ·HCC-DA协议 | 第54-66页 |
| ·协议描述 | 第54-57页 |
| ·协议的性质 | 第57-59页 |
| ·可调度性分析 | 第59-61页 |
| ·性能评估 | 第61-65页 |
| ·总结与讨论 | 第65-66页 |
| ·HCC-EDA协议 | 第66-7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66-67页 |
| ·协议描述 | 第67-69页 |
| ·举例说明 | 第69-70页 |
| ·协议的性质 | 第70-73页 |
| ·总结与讨论 | 第73-74页 |
| 第五章 混合事务的调度与并发控制 | 第74-99页 |
| ·混合任务的联合调度算法 | 第75-79页 |
| ·基于服务器的算法 | 第76-78页 |
| ·基于空闲时间的算法 | 第78-79页 |
| ·混合实时事务调度算法 | 第79-82页 |
| ·混合实时事务调度框架 | 第80-81页 |
| ·基于TB~*的非定期事务调度 | 第81-82页 |
| ·MCC-DATI协议 | 第82-91页 |
| ·HCC-DATI协议 | 第82-84页 |
| ·MCC-DATI协议 | 第84-88页 |
| ·MCC-DATI协议的性质 | 第88-91页 |
| ·性能分析 | 第91-98页 |
| ·截止期迭代计算次数的影响 | 第92-93页 |
| ·系统工作负载的影响 | 第93-95页 |
| ·硬实时事务负载的影响 | 第95页 |
| ·事务读-写比率的影响 | 第95-97页 |
| ·事务松弛时间的影响 | 第97-98页 |
| ·总结与讨论 | 第98-99页 |
| 第六章 反馈控制实时事务调度 | 第99-117页 |
| ·反馈控制实时事务调度框架 | 第99-103页 |
| ·FC-RTTS基本框架 | 第100-101页 |
| ·FC-RTTS的性能评价 | 第101-103页 |
| ·反馈控制混合事务调度 | 第103-112页 |
| ·混合实时事务模型 | 第103页 |
| ·反馈控制混合事务调度 | 第103-106页 |
| ·系统建模与分析 | 第106-112页 |
| ·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112-116页 |
| ·仿真模型与基线算法 | 第112-114页 |
| ·MTS-TB系统的开环特性 | 第114页 |
| ·FC-MTS的性能分析 | 第114-116页 |
| ·与基线算法的性能比较 | 第116页 |
| ·结论与进一步的工作 | 第116-117页 |
| 第七章 仿真测试平台-AgilorTP | 第117-129页 |
| ·AgilorTP的总体架构 | 第117-122页 |
| ·事务发生组件 | 第118-119页 |
| ·事务调度组件 | 第119-121页 |
| ·数据管理组件 | 第121-122页 |
| ·AgilorTP系统模型 | 第122-123页 |
| ·实时事务状态图 | 第122-123页 |
| ·仿真调度序列图 | 第123页 |
| ·混合事务调度器 | 第123-127页 |
| ·RCP事务调度器 | 第124-125页 |
| ·MTS-TB调度器 | 第125-127页 |
| ·反馈控制事务调度器 | 第127页 |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127-129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1页 |
| ·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129-130页 |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130-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41页 |
| 附录: 缩略语汇编 | 第141-14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43-145页 |
| 致谢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