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7页 |
第一章 除罪化问题的由来和历史发展 | 第7-16页 |
一、 除罪化问题在世界各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历程 | 第8-12页 |
二、 无被害人犯罪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 第12-16页 |
第二章 除罪化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 第16-18页 |
一、 立法上不除罪而只除刑的“除刑化” | 第16页 |
二、 立法上既除罪又除刑的“除罪化” | 第16-17页 |
三、 司法上的“除罪化” | 第17页 |
四、 事实上的“除罪化” | 第17-18页 |
第三章 除罪化思想的理论依据 | 第18-24页 |
一、 刑法的价值构造 | 第18-19页 |
二、 刑法的谦抑思想 | 第19-21页 |
三、 法的执行成本及执法者的能力界限 | 第21-22页 |
四、 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和刑法观念的变更 | 第22-24页 |
第四章 我国现行刑法之检讨及我国除罪化思想 | 第24-31页 |
一、 纵观我国刑法历史,我们走了一条曲折的路 | 第24-26页 |
二、 严刑峻法并不能遏制犯罪的增长,我们需要宽严相济 | 第26-27页 |
三、 我国现阶段的除罪思想 | 第27-31页 |
第五章 关于几种具体无被害人犯罪行为的除罪化问题 | 第31-39页 |
一、 关于赌博罪除罪化的问题 | 第31-33页 |
二、 关于安乐死除罪化的问题 | 第33-36页 |
三、 关于通奸罪除罪化的问题 | 第36-39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39-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