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毒力苏云金杆菌菌株的筛选及基因型鉴定
| 1 引言 | 第1-14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4页 |
| 1 材料 | 第14-15页 |
| ·供试菌株 | 第14页 |
| ·培养基及昆虫饲料 | 第14-15页 |
| ·试剂 | 第15页 |
| ·仪器设备 | 第15页 |
| 2 方法 | 第15-20页 |
| ·苏云金杆菌新菌株的分离 | 第15-16页 |
| ·菌种的保存 | 第16页 |
| ·光学显微镜观察晶体 | 第16页 |
| ·生化反应测定 | 第16页 |
| ·生长曲线测定 | 第16页 |
| ·Bt质粒提取 | 第16-17页 |
| ·Bt cry基因PCR-RFLP分析 | 第17-18页 |
|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 第18-2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页 |
| 1 对鳞翅目有活性的Bt菌株分析 | 第20-30页 |
| ·苏云金杆菌菌株的筛选 | 第20-21页 |
| ·苏云金杆菌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 第21-22页 |
| ·T4-3和CYZ-13和HD-1的LC50测定 | 第22-24页 |
| ·两菌株发酵上清液活性测定 | 第24页 |
| ·T4-3和CYZ-13菌体和晶体的形态观察 | 第24-25页 |
| ·两菌株生化测定 | 第25-27页 |
| ·T4-3和CYZ-13的生长曲线 | 第27-28页 |
| ·两菌株的PCR-RFLP的鉴定 | 第28-30页 |
| 2 对直翅目有活性的Bt菌株分析 | 第30-33页 |
| ·Bt菌株对直翅目害虫的生测结果 | 第30-31页 |
| ·UV-17和WY-17菌体和晶体的形态观察 | 第31页 |
| ·UV-17和WY-17菌株的生长曲线 | 第31-33页 |
| 4 讨论 | 第33-35页 |
| 5 结论 | 第35-36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1-47页 |
| 作者简历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