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20页 |
| ·课题概述 | 第11-13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文献阅读综述 | 第13-18页 |
| ·钢丝绳无损检测技术的分类 | 第13-14页 |
| ·钢丝绳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简史 | 第14-16页 |
| ·钢丝绳电磁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 ·目前钢丝绳无损检测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20页 |
| 第2章 钢丝绳的结构及磁化 | 第20-30页 |
| ·钢丝绳的结构特征 | 第20-24页 |
| ·钢丝绳的结构 | 第20页 |
| ·钢丝绳的类型 | 第20-21页 |
| ·钢丝绳的缺陷 | 第21-22页 |
| ·钢丝绳的报废标准 | 第22-24页 |
| ·钢丝绳断面的缩小 | 第22-23页 |
| ·断丝的局部聚集 | 第23页 |
| ·绳股短裂 | 第23页 |
| ·断丝的增加率 | 第23-24页 |
| ·钢丝绳的磁化方法 | 第24-29页 |
| ·钢丝绳磁化方法的选择 | 第24-25页 |
| ·钢丝绳磁化强度的选择 | 第25-26页 |
| ·励磁磁路分析 | 第26-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钢丝绳LMA检测原理及传感器设计 | 第30-45页 |
| ·钢丝绳LMA的磁通检测法 | 第30-33页 |
| ·钢丝绳LMA的磁通检测原理 | 第30-31页 |
| ·积分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 ·钢丝绳LMA线圈法检测的缺陷 | 第32-33页 |
| ·钢丝绳金属截面积损失的磁桥路检测法 | 第33-40页 |
| ·霍尔元件的磁敏感特性 | 第33-35页 |
| ·钢丝绳金属截面积损失的磁桥路检测原理 | 第35-36页 |
| ·钢丝绳LMA检测的磁桥路分析 | 第36-38页 |
| ·钢丝绳LMA磁桥路检测的轴向分辨率 | 第38-40页 |
| ·磁桥路检测传感器设计及试验 | 第40-41页 |
| ·磁桥路检测传感器试验 | 第41-44页 |
| ·模拟钢丝绳LMA信号转换试验 | 第41-43页 |
| ·实际钢丝绳LMA信号转换试验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基于8097BH微控制器的二次仪表设计 | 第45-64页 |
| ·引言 | 第46-47页 |
| ·嵌入式芯片8097BH | 第47-51页 |
| ·8097BH芯片的基本结构 | 第47页 |
| ·中央处理单元CPU | 第47-49页 |
| ·8097BH寻址空间 | 第49-50页 |
| ·8097BH输入/输出功能部件 | 第50-51页 |
| ·8097BH芯片的主要特征 | 第51页 |
| ·FLASH闪速存储器AT29C010 | 第51-54页 |
| ·芯片读写模式 | 第51-53页 |
| ·闪速存储器AT29C010的地址跳线 | 第53页 |
| ·钢丝绳金属截面积损失信号记录的软件实现 | 第53-54页 |
| ·液晶显示器MGLS12864 | 第54-56页 |
| ·液晶显示器MGLS12864的引脚功能 | 第55页 |
| ·液晶显示器MGLS12864驱动器的指令系统 | 第55-56页 |
| ·地址译码及分配 | 第56-58页 |
| ·外扩功能模块地址分配及GAL16V8B实现地址译码 | 第56-57页 |
| ·FLASH闪存内部地址分配 | 第57-58页 |
| ·采样模块设计 | 第58-60页 |
| ·空域采样方法 | 第58-59页 |
| ·编码器触发原理 | 第59-60页 |
| ·片内A/D转换模块设计 | 第60页 |
| ·通信接口设计 | 第60-61页 |
| ·键盘设计 | 第61-62页 |
| ·检测仪表系统软件设计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5章 钢丝绳无损检测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 第64-71页 |
| ·钢丝绳LMA传感器的抗干扰设计 | 第64-65页 |
| ·信号传输通道的抗干扰设计 | 第65-67页 |
| ·数据信号传输通道的抗干扰设计 | 第65-66页 |
| ·采样触发信号的抗干扰设计 | 第66-67页 |
| ·PCB印刷电路板的抗干扰设计 | 第67-68页 |
| ·电源线的抗干扰设计 | 第67页 |
| ·地线的抗干扰设计 | 第67页 |
| ·退藕电容配置 | 第67-68页 |
| ·CPU软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 第68-70页 |
| ·看门狗WDT定时器抗干扰设计技术 | 第68-69页 |
| ·软件数字滤波技术 | 第69页 |
| ·剩余ROM单元的数据填充 | 第69页 |
| ·堆栈地址指针的重复设置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6章 钢丝绳LMA检测系统的操作与准确性试验 | 第71-84页 |
| ·钢丝绳LMA检测系统的人机界面 | 第71-72页 |
| ·钢丝绳LMA检测系统功能模块及相应存储域的选择 | 第72-74页 |
| ·钢丝绳LMA检测系统的工作模式 | 第74-78页 |
| ·采样工作模式 | 第74-75页 |
| ·回放工作模式 | 第75-76页 |
| ·处理工作模式 | 第76-77页 |
| ·传输工作模式 | 第77-78页 |
| ·信号标准值的确定 | 第78-79页 |
| ·钢丝绳LMA检测系统的校对 | 第79-83页 |
| ·信号检测波形的校对 | 第79-80页 |
| ·检测信号当前值数据的校对 | 第80-81页 |
| ·检测结果的校对 | 第81-83页 |
| ·原理性LMA检测试验 | 第81-82页 |
| ·钢丝绳LMA检测试验 | 第82-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 ·全文总结 | 第84-85页 |
| ·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作者论文发表、参研及获奖情况 | 第91-92页 |
| 附录1 钢丝绳LMA检测仪表系统硬件线路图 | 第92-93页 |
| 附录2 信号采集与处理的CPU系统软件源代码 | 第9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