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4页 |
1.1 ISP工艺简介 | 第12-13页 |
1.2 铅锌烧结工艺简介 | 第13-14页 |
1.3 ISP工艺中镉回收的途径 | 第14-16页 |
1.3.1 从高镉锌中提取镉 | 第14-15页 |
1.3.2 从电尘中提取镉 | 第15-16页 |
1.4 电尘提镉的工艺原理 | 第16-24页 |
1.4.1 炉料中各组分的培烧反应与电尘的产生 | 第16-19页 |
1.4.2 电尘浸出原理 | 第19-20页 |
1.4.3 锌粉置换原理 | 第20-22页 |
1.4.4 碱性熔炼原理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烧结分厂镉系统生产概况 | 第24-29页 |
2.1 烧结分厂镉系统的生产背景 | 第24页 |
2.2 烧结分厂镉系统的生产历史 | 第24-27页 |
2.3 镉系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2.3.1 生产能力低 | 第27-28页 |
2.3.2 粗镉品位低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电尘提镉系统产能提高的研究 | 第29-45页 |
3.1 电尘处理量的提高途径 | 第29-35页 |
3.1.1 改善电尘供应 | 第29-32页 |
3.1.2 提高生产效率 | 第32-35页 |
3.2 电尘含镉量的提高途径 | 第35-36页 |
3.3 浸出率的提高途径 | 第36-45页 |
3.3.1 改善电尘物相结构 | 第37-39页 |
3.3.2 改变浸出条件 | 第39-41页 |
3.3.3 合理控制液固比 | 第41-42页 |
3.3.4 降低滤饼含水 | 第42-45页 |
第四章 粗镉品位提商的研究 | 第45-66页 |
4.1 影响粗镉品位的主要杂质元素 | 第45-46页 |
4.2 杂质存在的原因及危害 | 第46-49页 |
4.2.1 铅存在的原因及危害 | 第46-47页 |
4.2.2 锌存在的原因及危害 | 第47-48页 |
4.2.3 Fe、Tl、Sn、Sb、As等存在的原因及危富 | 第48-49页 |
4.3 降低粗镉含铅的研究 | 第49-59页 |
4.3.1 锌粉置换法 | 第49-50页 |
4.3.2 海绵镉置换法 | 第50-52页 |
4.3.3 试剂沉淀法 | 第52-58页 |
4.3.4 除铅方法的选择 | 第58-59页 |
4.4 降低粗镉含锌的研究 | 第59-63页 |
4.4.1 使用质量合格的锌粉 | 第60页 |
4.4.2 选用粒度合适的锌粉 | 第60页 |
4.4.3 合理控制置换前加酸量 | 第60-61页 |
4.4.4 选择合适的搅拌速度 | 第61页 |
4.4.5 严格控制锌粉投入量 | 第61-62页 |
4.4.6 降低置换终点PH值 | 第62页 |
4.4.7 强化碱性熔炼除锌 | 第62-63页 |
4.5 降低粗镉含Fe、Tl、Sn、Sb、As的研究 | 第63-66页 |
4.5.1 降低粗镉含Fe | 第63-64页 |
4.5.2 降低粗镉含Tl | 第64页 |
4.5.3 降低粗镉含Sn、Sb、As、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工艺流程改进的探讨 | 第66-73页 |
5.1 工艺的改进 | 第66-69页 |
5.1.1 浸出工艺的改进 | 第66-67页 |
5.1.2 引入前液净化除杂工序 | 第67-68页 |
5.1.3 置换工艺的改进 | 第68-69页 |
5.1.4 碱性熔炼工艺的改进 | 第69页 |
5.2 设备的改进 | 第69-73页 |
5.2.1 电尘供给系统的改进 | 第69-70页 |
5.2.2 浸出工序设备的改进 | 第70-71页 |
5.2.3 置换工序设备的改进 | 第71-72页 |
5.2.4 碱性熔炼工序设备的改进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主要工作业绩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