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1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8页 |
·研究对象与必要性 | 第8-9页 |
·研究路线及方法 | 第9页 |
·研究框架 | 第9-11页 |
2 居住区公共配套的体系构成 | 第11-16页 |
·居住区公共配套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居住区公共配套的功能及设施构成 | 第12页 |
·居住区公共配套建设的控制体系 | 第12-14页 |
·发展过程 | 第12-13页 |
·控制方法和控制特点 | 第13-14页 |
·适用范围 | 第14页 |
·现行控制体系的适用性基础 | 第14-16页 |
3 现阶段居住区公共配套的差异性研究 | 第16-38页 |
·居住区开发方式转变形成的差异特征 | 第16-19页 |
·居住区的类型差异 | 第17-18页 |
·居住区开发规模差异 | 第18-19页 |
·社会结构变化引起的差异特征 | 第19-24页 |
·居住空间的社会分异 | 第19-21页 |
·居民需求差异特征 | 第21-24页 |
·居住区公共配套运作模式分化形成的差异特征 | 第24-38页 |
·盈利性设施和非盈利性设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4页 |
·非盈利型设施的运作特点和分布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4-33页 |
·盈利型设施的运作特点和分布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3-38页 |
4 城市居住区配套发展趋势研究 | 第38-46页 |
·由居住区规划向社区规划转变 | 第38-39页 |
·居民需求的发展趋势 | 第39-44页 |
·生活方式休闲化-----增强交往功能的综合型设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9-40页 |
·消费习惯的变化-----新的商业形态的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0-42页 |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完善的养老设施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2-43页 |
·学习终身化----对全方位社区教育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3-44页 |
·服务社会化----对完善社区服务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4页 |
·公共服务的产业化发展 | 第44-45页 |
·信息化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合理化配置方式探讨 | 第46-55页 |
·现行机制的合理性 | 第46-52页 |
·配套设施的使用效率 | 第46-50页 |
·运作方式的合理性 | 第50-51页 |
·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 第51-52页 |
·现阶段合理化配置建议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