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1 序言 | 第5-12页 |
·选题背景 | 第5-6页 |
·研究现状 | 第6-10页 |
·天山末次冰期研究 | 第6-8页 |
·冰期物质平衡线研究 | 第8-9页 |
·DEM 在冰川地貌学中的应用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数据来源 | 第10-11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2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 第12-19页 |
·地理地貌特征 | 第13-15页 |
·天山山地 | 第14页 |
·山间盆地 | 第14-15页 |
·山前倾斜平原 | 第15页 |
·气候状况 | 第15-17页 |
·温度 | 第15-16页 |
·降水 | 第16-17页 |
·末次冰期以来天山冰川概况 | 第17-19页 |
3 天格尔山末次冰期冰川的分布特征分析 | 第19-35页 |
·基于 DEM 的宏观地貌分析 | 第19-23页 |
·数据提取和匹配 | 第19-20页 |
·坡度分析 | 第20-22页 |
·坡向分析 | 第22-23页 |
·末次冰期典型冰川的分布特征分析 | 第23-29页 |
·典型冰川的相关性分析 | 第26-27页 |
·南北坡的冰川比较 | 第27-28页 |
·以面积中位数划分的冰川比较 | 第28-29页 |
·末次冰期典型区域的冰川分布特征分析 | 第29-35页 |
·乌鲁木齐河源 | 第29-33页 |
·阿拉沟地区 | 第33-35页 |
4 讨论 | 第35-40页 |
·冰川规模 | 第35页 |
·乌鲁木齐河源末次冰期冰川平衡线特征 | 第35-36页 |
·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的末次冰盛期平衡线特征比较 | 第36-38页 |
·坡度、坡向、面积和平衡线比值的关系 | 第38页 |
·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 第38-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