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技术诱发水稻“9311”低植酸突变及其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前言 | 第6-12页 |
| 1. 水稻9311低植酸突变体的筛选 | 第12-2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3-15页 |
| ·试验材料及空间处理 | 第13页 |
| ·SP1生物学效应和SP2的叶绿素缺失突变 | 第13页 |
| ·种子无机磷的测定 | 第13-14页 |
| ·低植酸突变的间接筛选法---高无机磷突变筛选 | 第14页 |
| ·高无机磷突变的深入鉴定 | 第14页 |
| ·总磷和植酸磷定量分析 | 第14-15页 |
| ·HIP突变检测体系的简化研究 | 第1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5-19页 |
| ·空间技术对水稻9311的SP1生物学效应 | 第15-16页 |
| ·SP2突变 | 第16-17页 |
| ·初选HIP突变的稳定性 | 第17-18页 |
| ·HIP突变系的植酸和总磷含量 | 第18页 |
| ·低植酸(HIP突变)检测体系的简化研究 | 第18-19页 |
| ·讨论 | 第19-20页 |
| ·突变体筛选不稳定原因分析 | 第19-20页 |
| ·突变体筛选方法 | 第20页 |
| ·低植酸突变体的选育技术 | 第20页 |
| 2. 低植酸突变的遗传特性研究 | 第20-33页 |
| ·低植酸突变的遗传特性及其可能机理 | 第21-25页 |
| ·低植酸突变的遗传特性 | 第21-22页 |
| ·低植酸突变的可能机理 | 第22-2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 ·供试材料 | 第25页 |
| ·遗传研究及突变等位性测定 | 第25页 |
| ·磷素测定 | 第25-26页 |
| ·农艺性状 | 第26页 |
| ·理化品质测定 | 第26-27页 |
| ·结果分析 | 第27-31页 |
| ·遗传分析 | 第27-28页 |
| ·各部分磷素绝对含量 | 第28页 |
| ·糙米里各磷素占总磷的百分比 | 第28-29页 |
| ·稻谷中各磷素含量变化 | 第29页 |
| ·农艺性状 | 第29-30页 |
|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突变 | 第30-31页 |
| ·讨论 | 第3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 英文摘要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