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史 | 第12-13页 |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3-15页 |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24页 |
·正极材料 | 第15-19页 |
·负极材料 | 第19-24页 |
第二章 铜氧化物负极材料性能提高方法和本文研究内容的提出 | 第24-32页 |
·引言 | 第24-25页 |
·Cu氧化物负极材料性能提高方法 | 第25-29页 |
·形貌结构和纳米化 | 第25-26页 |
·铜氧化物薄膜电极 | 第26-27页 |
·材料复合化 | 第27-29页 |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2-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材料制备 | 第33页 |
·材料表征 | 第33页 |
·物相分析 | 第33页 |
·形貌分析 | 第33页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3-36页 |
·电极制备与电池装配 | 第33-34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热氧化法原位制备铜氧化物薄膜电极及其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6-62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氧化温度对铜氧化物薄膜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47页 |
·氧化温度对铜氧化物相结构的影响 | 第37-40页 |
·氧化温度对铜氧化物薄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0-47页 |
·氧化时间对铜氧化物薄膜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7-51页 |
·氧化时间对铜氧化物薄膜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氧化时间对铜氧化物薄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9-51页 |
·铜箔厚度和表面粗糙度对铜氧化物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1-59页 |
·铜箔厚度和表面粗糙度对同温度时间获得产物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1-56页 |
·铜箔厚度和表面粗糙度对同温度同活性物质量产物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6-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第五章 表面涂覆乙炔黑对铜氧化物薄膜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2-76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表面乙炔黑涂覆对铜氧化物薄膜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乙炔黑表面涂覆对同厚度铜氧化物薄膜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4-68页 |
·充放电特性 | 第64-65页 |
·循环稳定性 | 第65-66页 |
·高倍率性能 | 第66-68页 |
·乙炔黑的涂覆量对铜氧化物薄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8-70页 |
·充放电性能 | 第68-69页 |
·循环稳定性 | 第69-70页 |
·乙炔黑浆料浓度对铜氧化物薄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70-74页 |
·充放电性能 | 第70-71页 |
·循环稳定性 | 第71-72页 |
·高倍率性能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个人简历 | 第86-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 第88页 |